第324章(第3/4页)

有很多仰慕苏轼的人,已经开始存酒:“多有趣,以前只能去前人的墓碑、故地凭吊,现在我们可以当面祭祀。”

“那就不叫祭祀,你这个笨蛋。”

“我就不能举例吗?”

……

阎君已经无可拖延,必须开会解决这个问题:“不举子的问题,怎么办?”

田野小人,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苏轼记录)。有些地方只要两个孩子,多则溺毙,因为有新生儿要交纳添丁钱,数额巨大,交得起才生,拿不出钱又无法避孕,勉强糊口的人家交不起添丁钱、每年的人头税、还有小孩的口粮,就根除问题。

如果说这属于杀人,要判六十年的地狱刑期,现在宋朝的百姓几乎无一人可以避免,毕竟穷人是世界上最多的一群人,黑水潭地狱的水要满到溢出来。如果说这不属于杀人呢,那么刚刚投胎去的倒霉鬼魂做错了什么呢?凭什么刚去投胎就要被杀?多少拿了药去投胎散心的官员一年后就回来了,带着一肚子气投入愤怒的工作中。

但是这真能怪百姓吗?一切都是由经济决定的,生男孩是劳动力和战斗力,就多生男孩,生女孩能纺织和嫁人得利,就期待女孩。如果只要生了孩子就会食不果腹,那就不生。但所有人都在做一件残忍的事情时,就渐渐变成了习俗,渐渐顺理成章,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只有被免税又没有生存压力的官员看到这种场景,在大惊小怪。

这种故事已经被潜入攻击政敌的故事中,攻击欧阳修的人说他和外甥女私通,攻击章惇的人说他爸爸章俞和妻母私通,生子欲不举,丈母娘的母亲给救下来还给章俞,说这就是章惇。

皇帝只要自己收到的赋税足够高,来支撑自己的梦想。官员们或是假装没看见,或是禁止百姓不举子但继续收税。所以事态一如既往,单禁止管什么用,勾践早就知道要百姓多生孩子应该做什么。

白发阎君敲了敲桌子:“说话,别在这儿打坐。都别装睡。”

众阎君纷纷说:“没装睡,没有没有。”

“要不然怪罪官员?”

“官员只是执行法律。”

“这条法律是谁定的?”

“赵普?”

“好像不是吧。”

“那是赵匡胤?”

“皇帝也不负制定每一条法律。但他得审核,他得负责一部分……怎么划分?”

“税收的数目一直在变,我们没有表格。”

现在得追溯两件事,第一,这个缺德项目是谁提出来的?以前都是等成丁之后有了工作能力才交丁钱。第二,历年来的标准收费表格变迁,以及各地执行标准。

众所周知,朝廷要收十文钱,到州府时可能变成二十文,到县变成三十文,到文书成了四十文,到百姓眼前时可能变成五十文、一百文。

当然了,当前收费标准是三千钱、身丁米四斗以上。

这个事不追责呢,不可能。如果一定要追责,怪百姓?地府的道德标准还没有高到罔顾他们活不下去的事实。每一层官员都可以向上推脱,这是群体性的恶行。

“太史台不一定没有表格,他们常常收集各种资料。”

派人去一问,真的有。太史令平静的把三十箱资料放在阎君殿外,现在虽然没有虫子,他们还是习惯用香樟木箱来装资料:“这是宋建国一百四十年来的法律变化、赋税变革、各地新增税法对百姓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实际执行的效果,天下之大不能详查。”

阎君们十分感动,决定给太史台加工资。

太史令:“非我等之功,是各地判官齐心协力,收集资料,汇总到此处。”

阎君们:“统统加工资。”近些年来非常有钱。

嬴政:“派人去问问宋朝的皇帝们。”

“他们怎么会说实话。”

嬴政想了想,吕雉近年来什么事都不做,她可不应该无为:“让我夫人去聊聊。”

左右阎君都认为可以。

吕雉本来在湖边静坐垂钓,每次钓都能成功——今天有该出地狱的魂魄,拿网子捞或是拿鱼干钓都是一样的,重点在于呼名和死亡时间。鱼竿下面拴的不是尖锐的鱼钩,而是一个手镯大小的金环。

“狱尉,阎君派人来送信。”

“哪位阎君?”

“您那位。”

吕雉一甩鱼竿,有两个黑影紧紧的抓着金环,瑟瑟发抖的被吊了上来。丢在地上蜷成两团怕死鬼。这样的鬼魂再去投胎,就不会生来顽劣凶残——有些人受完地狱刑期还是很硬气,但那是极少数。

展开信笺一看,嗯?嫌我最近无所作为?

……

武功卓越、有铁血之风的赵煦,在二十四岁时,到了阴间。

赵匡胤看见一个年轻人被鬼差送来,就知道是谁:“你怎么来的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