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诗人们之间的交往很简单,不分朝代,不分政见立场,完全凭眼缘,喜欢对方不管两国是敌对还是效忠的君王不同,都可以亲亲热热的把臂同游。

如果不喜欢对方,哪怕就坐在对面不远处,也一样视若无物。

王维和李白正在互相无视,不互相攻击、讥讽已是他们的涵养,死后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故事没有发生。

孟浩然又劝了一会,并无成效,心累累的拿李白的酒来喝。

就在他们玩击鼓传花的时候,李白身边又落下来几杯酒,看来是又有人去祭奠他。

李白抚须笑道:“听说孙道长(孙思邈)自去后,至今祭祀不绝,每逢疾病瘟疫,人皆去拜他。遇到瘟疫求神固然无用,却是有利可图。不知道这些人拜我做什么。”仰慕我的人虽然多,也不至于如此频繁,我的墓前虽然去参拜的人不受官职身份的限制,不像王侯墓地。那也不应该昼夜不绝,有些奇怪。

其实他不知道,他自称谪仙,其他人也尊奉他为诗仙,众人口口相传,就等同于香火供奉——香火值得不是有人去烧了几把香,而是算的是信的有多么虔诚。

成为谪仙被人尊奉之后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还是无法上九天揽月,只是有一个小小的好处。

别人的祭品必须在墓前或陵前祭祀,亡人才能收到。香火成神的鬼魂不必如此,遥相祭拜时目标也能收到,甚至只要是心里思念的过强,自己在家喝酒也可以遥祝。

这就是他每天都散发着酒香的原因。

“太白莫非要位列星君吗?”

“太白星君倒是很有感觉。”

李白对此稍微有点苦恼,这些酒良莠不齐,从天而降的酒虽然数量繁多,却让他隐约有种嗟来之食,不够尊重体面的感觉。转念再一想,谁规定非得是在酒楼中宴请才行呢,哪怕是在江边踏歌饮酒,也是一桩趣事嘛。

“不知道这些酒液融入海中,能不能灌醉四海水族。”

这个题材适合写诗!四海皆美酒,神仙游其中。红日生于酒晕,海崖是龙醉卧。

李白的的确确打算去海里旅游,还打算约几个人同去,可以算是组建旅游团,也是为了一路上谈话聊天方便。一人独游岂不孤单?夜叉的样貌丑陋,不像是识文断字的样子。

前朝的诗人们都已经去过,纷纷摆手:“别去。”

“去之前还能写大海的景致,去过之后写不出来。”

幻想破灭,神龙不够威严,夜叉也不够凶恶,龙宫虽然是水晶宫,可是海里光线暗淡,在外面看是漆黑一片,他们龙宫里有夜明珠,却只有在客人去时才用,龙的眼睛自带光芒。听说海中生灵不需要多大光芒,有一点微光就能瞧得清清楚楚,鬼魂们不行,海深到三丈左右时,那些飘摇的海带,成群结队的鱼,还有在陆地上看起来很美丽的红珊瑚看起来就有点可怕啦!

在幽暗的光线中,狰狞的夜叉越发狰狞,英俊或美丽的龙王看起来也有点异样的可怖。他们乘兴而去,想描绘传说中白玉铺地,水晶做墙,红珊瑚当木料,到处悬挂斗大夜明珠的龙宫,结果差点丧失想象力。

“尤其是剑鱼,极其凶残,堪称海中杀人魔。”

“小心你那句‘骑龙攀天造天关。’”

李白当然不在乎,这就是文学作品嘛,我写的是神仙,如果连文学作品都要限制,连想象力都要套上枷锁,那是酷吏行径。

吸取了他们提供的经验教训,叮嘱旅游团都要带上一把剑,以防不测。

又开始思考,那些祭祀过来的酒,落在海里,会不会让鱼变成醉鱼?

醉鱼挺好吃的!

杜甫当仁不让,第一个报名参加。

曹叡还没去过海里,他依然秉持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原则珍爱自己,也是见多了下海之后走丢的人。却道:“龙宫中的龙篆石鼓分外好看,那字迹的巧妙,远非人间可比。”

“听说唐太宗用龙篆石鼓的拓片引诱王羲之。”

“睢阳地狱的匾额就是王羲之写的,真是优秀。”

杜甫回去辞别了妻子,又被埋怨了几句,但他保证一定带很多海带回家。他妻子更希望见到鱼或珍珠,但对丈夫的的技艺不太有信心。海带也挺好的,海带没有腿不会跑,不至于把他拽到深海中弄丢。

……

王韫秀那首《劝夫》的后两句,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荣不久长。写的极其好,不愧为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上到帝王下到普通的诗人文人,看见之后都觉得情真意切,是个贤妻。只可惜富贵迷人眼,成就令人盲目,元载曾经敏锐狡诈,为皇帝做过许多贴心的事,现在却对皇帝的警告不置可否,对妻子的劝阻也视若罔闻,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不需要听取他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