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争论+新房(第5/6页)

“你还敢说我?你崇尚突厥习俗,就是为了那女人做准备吧?你还知道她姿色动人?”根据突厥习俗可以顺理成章的接手除亲妈之外的、父亲所有的老婆。

长孙无病看地上有不少石头,拾起来一块砸了过去。

李泰嗷的一声就哭了:“为什么又打我。”

李承乾捏着他的胖脸:“你太大了,容易命中。”话虽如此,还是机智的拿弟弟当肉盾,看母亲手里还惦着一块石头,看来是准备一视同仁。

李泰也见到了,往前飞跑两步,五体投地大礼参拜,露出背后的大哥。

“啊!!”李承乾捂着肚子蹲地上,到底还是没躲过去。

李世民硬逼着他俩写了奏本认错,向阎君保证再也不在城里当众打架:“你们俩和谁怄气呢?把你们俩一关,除了爷娘记得你俩,谁还记得你们?我连武媚娘都忍了,你们当众打架,屡教不改,还以为君王是你们亲阿耶么?”

二人当面认错,离开敌镇之后分道扬镳。

李建成和李元吉虽然不爱见他,却偷听到他们说话,深以为然。咱们俩准是被人忘了……还矜持什么,武周篡权吸引了所有的注意力。等收完这些稻子就想法子出去。

不投胎,等着看李唐还会有什么闹心事。哪怕去服役也行!被派去种田修路戍边都行,就要坚持看热闹。

……

和薛仁贵在一起的胖子正是狄仁杰,他刚死下来的时候风评一般,等到神龙政变之后,李唐旧臣再看他都格外尊重,竞相请他聚会。厉害,有智慧,不傻乎乎的急于送死,耐下心来保存李唐的有生力量。

都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虽然是当局者,却和旁观者一样清醒。

狄仁杰到不觉得如何,谦逊的少与人深交,现在还为李唐天下担忧。尤其是张柬之,姚崇机智过人,为武后大哭过一次,足以保全自身。张柬之既不肯乘势根除武氏,又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难道他以为武三思不思报复?张柬之虽有才干,缺乏权谋,当今天子李显年轻时或有英才,却已经被则天皇后惊没了,他如今依仗皇后韦氏,韦后对武三思深信不疑。五人性命堪忧。我记得我说过,斩草应除根,是我忘了说,还是他们心存侥幸?

薛仁贵问:“狄阁老为何苦笑?”

狄仁杰没有明说自己的担忧:“八十一岁的张柬之兵变,逼得八十二岁的则天皇后逊位。老迈堪用,可惜我寿命略短,不能目睹。”

薛仁贵:我是真活不过你们这些长寿老人。

……

到不用说狄仁杰预料的准,人们都知道张柬之有些危险。

果然到了第二年,武三思对韦后说发动神龙政变的五人说你像武后,打算弄你。

再加上武后之前对李显说,我让你当太子,本来就打算传位给你,你让麻麻好伤心。

于是刚被封为五王的人又被流放了。

还听说韦后和武三思私通,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

武曌爬在脚手架上,正准备给新房子上房梁,虽然没敢盖二层楼,但也很高大,这一年忙着烧砖了。她的宅地在李治隔壁,李治又在李世民隔壁,就直接连成一片成了十五亩地,先给太宗夫妻盖房子。气势磅礴的落在中央,中轴线正坐落在界限上,算是微缩的粗糙版大明宫正殿,外面看正面有四十米长,里面有十间大大小小的屋子,房梁自然不够长,翻了书加上明堂图纸,在房柱顶端用木料做出斗拱,再用四根木棍参差的用铁箍捆扎并连。结实,两边搭在石料上,几个人在上面走都不会压弯。

李世民:“计划的很好。”

武曌干笑:“是啊。”

“但房梁太长,抬不动上不去。”

“陛下英明。”

李世民没少看着那边仨人呼哧呼哧的抬房梁抬不起来,非常好笑。又问:“找我干什么。帮你们买了铁箍,买了书,问了木匠,还要我帮忙?”谁叫你好大喜功,盖这么大的房子。虽然气势磅礴,等以后不在这里住了,岂不是很浪费?

李治:“阿耶~帮帮我么~”

到最后,他还是在李渊的冷哼中过去帮忙了。先拆散了铁箍,一根根的木料的单独拿上去放好,再用铁箍重新箍好。

之后给房屋彩绘可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办法。

唐朝的房屋外侧不论是墙壁,还是木料,都要施以锦绣斑斓的彩绘。

武曌始终捉摸不透长孙皇后的心思,过去小心的询问:“您喜欢什么花样?现在也不必被礼制约束,什么都能画。只是得让九郎来画。我不会画画。”她书法非常好,画画一般,在墙上画更难。

毕竟写字的纸笔便宜,绘画的绢和颜料太贵。不论是朱砂还是石青靛蓝,哪一样做的都比墨贵,以前在太宗的后宫中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