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授课+刘协(9)(第3/4页)

我所作之书,只是将我观察到的道,结合古人的智慧,分做六十四条变化写了出来。诸子百家阐述的也是道,各人所见不同,大道无形,如天空中的云气千变万化,没有人看的全,也没有看错。多看了一些云,就能准确的预测云接下来的变化吗?你们认为呢?”

易经是逻辑学,也是经验的积累和事情演变的自然规律,写的细致全面,六十四卦各不相同,各有其逻辑。朝代的更迭,人的成败兴衰都有规律,其中虽然有玄学的一部分。

他叨叨的开始讲,语气温和,说话不急不缓,既不狂傲也不要求听众一定要完全相信自己。

扶苏有些怅然,他小时候常常听父亲生气的鄙视分封制,分封制的确有其缺陷,但周文王这人的确有雄才,能服人。

张嫣扯了扯两人的衣袖,轻若耳语:“这和我之前所听的不一样。”

扶苏暗笑,这是公开讲课,自然不一样。现在姬昌说起朝代更迭时,说这是天命注定,又全方面的分析了何为天命,不是昊天上帝闲的没事说‘去他的这个朝代该结束了’,就结束了。而是由皇帝+后妃+大臣+外戚+官吏+军队+气候状况+理政用兵=天命,但这些人的整体评分低到一定程度时,天命就结束了。又说起地府冥君,盛赞他们节俭朴素,知民间疾苦,爱民如子,简直是帝王这行当中的楷模,还是禅让制而不是家天下,他们才能真正的千秋万代!

多强的求生欲。“自然不同。”

张嫣心说,她的意思是希望他们不要将这些话当做是周文王的真意,易经不全是这样的。他在谦逊,你们不要当真呀。他谦逊是他的涵养,你们要是当真了,会有损失。

正要解释,转念又一想,他们都不傻,哪用得着我提示呢?如果他们听的不耐烦了要走,我再拉住他们。

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听着,就连刘邦都啃着竹签子陷入深思。

刚死的前任汉朝皇帝、现任山阳公刘协来到地府时,带着他回来的刘据特意绕了半圈从西门进,远远的看到这一幕轰轰烈烈声势庞大的讲学。

刘协早就看淡了皇权,对生死也不是很在意,淡淡的问:“这些是什么人?”

刘据叹气:“周文王在此讲授《易经》”

刘协淡然道:“无用之物。”

嘿,还真没法说他什么,计划巧妙的夺取曹操的权力,都被他发现并压制了,就连衣带诏那么缜密的事都能被发现,还有什么好说的?通过周易能推断出来吗?不能。

能猜到曹操在两次威胁之后,竟然没弑君吗?不能。结合之前的经验根本猜不到。

刘协现在看淡了天命,会审什么的也无所谓,爱咋咋地,根本不想自己的未来了。

会审是很严肃的,不是去判官厅会审,而是在阎君殿中会审,请了三名判官前去一同会审,其中当然有嬴政和刘洵(刘病已),但没叫同为判官并且人品口碑都很好的刘恒,还有一位端庄严肃的女判官,看不清容貌。

阎君们在刘协到来之前,已经开始探讨他的事:“刘协到底能算是个皇帝吗?要是算是,那就省事了。直接搁帝镇里完事儿~”

“他当然是皇帝。虽然柔弱,却有雄才,只可惜生不逢时。”

“生不逢时的多了,现在需要盖棺定论!按照什么规格对待他?皇帝吗?山阳公么?”

“我觉得不算,他禅位了,以前的少帝走了好几个。”

“这倒是。但是刘备听闻他的死讯时,尊他为孝愍皇帝。曹操都在帝镇里了,他怎么不行?”

“曹操除了祭祀和仪仗之外,军政一把抓,当然算是皇帝。”

“刘协也曾执政,在许都有朝廷,穷归穷惨归惨,还是皇帝。”

“他那也算是执政?”

“人家能下诏诛贼!”

“没成有什么可说的,要不是曹‘贼’手下留情他就死了。”

“现在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我觉得将来很可能会追封他为皇帝。”

为首的白发阎君有些心烦:“我问你们,他有文治武功么?”

“有一点吧。”

“他杀过人么?有人因他而死么?刘协一生的功过,算不算是个皇帝?”

那当然有啦,衣带诏株连甚广,几乎整个朝廷都换血了,伏皇那次牵连的也不少。这些人当然是因他一念而死。但是,这能怪刘协不甘心为傀儡吗?不能。试图反杀曹操这件事,合情合理吗?

就算不搭理儒家那套君臣父子的理论,任何一个人不甘心为傀儡,觉得自己有生命危险——还有足够的例子——直接动手,都是合理的。

那么曹操杀了那些要谋取他的权力乃至于性命的人,有错吗?阴间计算的结果是中心一部分真参与的人杀了,不能算他错,外围一部分被随意株连的人是他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