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辟雍+考试+追踪(第5/6页)

刘恒在人们都在一起的时候,不动声色,等到纷纷离开时背着手和这父子俩一起溜达回去,父子俩看到祖宗跟在自己身后都吓了一跳,三人落座,他云淡风轻的说:“辟雍还没有修成,我有问题要问你们,能不能问?”

刘秀和刘庄一起表示谦逊:“不敢当。请您训示。”

文帝刘恒慢条斯理的说:“你们听说过‘明哲保身’么?”

我娘和我都奉行这一条策略,我们从来不敢得罪、让先帝(刘邦)厌烦,更不敢得罪管理后妃和诸子的太后。戚姬是真的傻,我娘有大智慧,安分守己。吕后不是蛮不讲理的人,我没有敌意对她恭敬,她也就不把我看做敌人,随便安置到代地,我娘老实本分,也对她恭敬,吕后也允许我奉母亲一起离开。到地府之后呢,我也是对谁都没有敌意,同样没有谁把我当敌人,过得挺好。你们这样不好。

虽然文帝的存在感不强,也不和人凑趣,也不是强有力的战士,但是他一来这儿就给自己弄了一套房子,之后母亲和妻子三个人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一起盖房子,一起收拾祭品。

保持一个随从的、身不由己的姿态,刘邦不对他有什么高要求,嬴政也不拿他当目标,游刃有余的让自己过得特好。当年他当代王时就这么做,当了皇帝之后依然这么做。过得非常好。

刘秀若有所思。

刘庄惊诧道:“文帝在位时,勤政爱民,从无懈怠,现在为何要说明哲保身?我修建辟雍,又和危险?”

刘恒不太想给他们解释清楚,因为说出来不好听。他当代王时国土靠近匈奴边境,谨慎的治理国土修造城墙,那是为了活好。当皇帝之后勤政爱民不懈怠,也是为了活好。

在其位谋其政,职业道德要有,除此之外不要多事。

什么人能修建辟雍?是天子。

修建辟雍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倡导天下人向学。

什么叫向学?让天下人都学习同一种思想有什么目的?阎君也是当皇帝的人,难道他们不明白?

刘庄从小就被皇后收养了,等着当太子、当皇帝。

他没有揣摩高位者心思的经历,也不必为了自己的处境担忧。

可是刘秀不同,他穷过,也有提心吊胆的经历。沉吟了一会,俯首下拜:“文帝慈爱,刘秀铭感五内。”阎君们但凡像武帝那么多疑,我们就被重点关注了。难怪不让古圣先贤过来讲学,换做是我,我也不给。

刘恒淡然的走了,又凑过去和吕后聊了两句。恭贺她乔迁之喜,并奉上贺礼一份。

刘秀和儿子商量了一番,打算等到辟雍修建完成之后,请阎君派人来讲学——好啦让你们推广和传播思想,正好了解一下。

等着掉祭品的可开放的圆场需要有几个亭子,皇帝们不能傻乎乎的等着祭品砸在头上。

刘秀虽然会盖房子,可是他的手艺不够精致,皇帝们都跑去找扶苏。

扶苏从垄断建筑业改为垄断高端建筑业,索要了优先挑选祭品的权力之后,就开始准备盖。

辟雍的规模和款式都有规定,轻易更改会被人嘲笑,刘秀和刘庄算出需要用多少木料之后,陷入绝望……大概需要几万根木料。柱子要用六根木料捆在一起,而房顶的搭建更是无比复杂,还需要一个高大的脚手架让人站在上面干活。没别的,先开始砍木料吧。

没别的了,话都说出去了,阎君都知道自己要盖辟雍,倘若半途而废,会被整个地府嘲笑。

其实他们想得太多了,地府可笑的事情非常多,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啥子叫辟雍。

阴丽华和儿媳妇相处的非常愉快,俩人闲着没什么事做,就养蚕织布打发时间。

又过了几年,刘庄的儿子(汉章帝)刘炟年仅三十一岁,驾崩。

留下了自己宠爱却无所出的窦皇后,还有一个年仅十岁的太子。

他在地府见到父亲和养母明德马皇后,非常开心,老老实实的交待了自己的治国之后,基本上得到了表扬。

只有刘庄不开心:“大赦天下,宽缓刑罚,这是要让天下动乱!你居然还大肆封赏外戚!你不记得吕氏、霍氏、王氏(王莽)、阴氏(阴家杀公主)之乱吗?皇后没对我说,原来心结在此,孝莫过于顺从,她不让你封赏她娘家,你就不该肆意乱赏!将来后人有样学样,不以辅国封侯,全靠一妇人光耀门楣,人心浮动!”

刘炟被骂了一顿却不以为然,窦氏美貌又善良正直,倒是宋贵人和梁贵人两个人不好,宋氏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她竟然诅咒皇帝,梁氏把儿子送给窦皇后抚养,但在朕背后秘行媚道,哼,巫蛊!

他去和祖父、父亲一起砍树。

扶苏把这个人说的话挑重点总结记录下来:“阿盈,一会跟我去城里买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