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琵琶之宝玄象为鬼所窃(第3/12页)

“哈,不过方法可是太多啦。”

“那么,杀死小虫子之类的,肯定轻而易举吧?”

又有一位贵族公子问道。

“哦,没错。”

晴明应答之时,庭院里恰好有五六只青蛙跳过。

“你能杀死其中的一只吗?”

这位贵族公子继续追问。

“可以。不过……”

“有什么妨碍吗?”

“杀未尝不可,但杀了之后,却无法让它复生。无益的杀生是罪过……”

“试一下身手吧。”

“我很想见识一下。”

“我也是。”

“我也是。”

贵族公子和僧人们都聚拢过来。

对于晴明的方术,大家早有耳闻,但能够亲眼目睹究竟如何———这好奇心让众人眼睛发亮。

从这种情势来看,若此时晴明借辞推托、不当场出手的话,就会成为众人的话题,说“这家伙也不过如此,有名无实”了。

晴明瞥一眼众人,说:

“你们真要让我做罪过之事吗?”

他随即念念有词,伸出右手。

他用白皙的手指,从垂落屋檐的柳条上随手摘取一片嫩叶。

将叶子往空中一抛,念咒。

叶片飞舞在空中,轻轻落在一只青蛙上面。就在那一刹那,青蛙被压烂了,当场死掉。

恐怕是蛙肉、内脏涂地吧。

“僧等见此,皆大惊失色。”

——— 《今昔物语集》如是说。

这位晴明似乎还在家中没有其他人时使用式神。

家中明明没有人在,板窗却能自动打开、关闭;即使没有人去开门关门,房门也能自行开关。

种种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晴明周围。

翻翻其他资料,看样子这位安倍晴明偶尔好使方术吓人,在智德法师和杀青蛙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他自己好像颇以此为乐呢。一方面正正经经,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其实也有很孩子气的一面。

以下只是我的想像:安倍晴明这家伙,恐怕在为朝廷服务的同时,也有不少与凡人相同的地方吧,尤其对人情物理了如指掌。

他是一个身材修长、肤色白净、目光如水的飘逸美男子。

当衣着典雅的他漫步走过时,宫中的女人们目睹其风采,一定都窃窃私语起来。

想必也收到过一些来自血统高贵的女人的、写有含情脉脉的和歌的书信吧。

凭借自己的聪明,处世几乎万无一失,不过他似乎也有无意中出言莽撞的时候,例如,一不留神就对天皇脱口而出:

“哎,哎!”

浮现出典雅微笑的双唇,有时也会浮现出卑劣的笑。

由于阴阳师这一职业的性质,他既须通晓人性的黑暗面,在宫中又需要具备相当高的修养才行。

汉诗要很熟,吟咏和歌的能力也要有,乐器方面也须有一两种拿得出手,比如琵琶、笛子什么的。

我想,平安时代是个风流典雅的、黑暗的时代。

以下,我就要讲述这位男子的故事。他就像风中浮云一样,飘然隐身于多姿多彩、风流文雅却阴惨惨的混沌之中。

朝臣源博雅登门拜访安倍晴明,是在水无月之初。

水无月即阴历六月。

以现在的阳历而言,大约是在刚过七月十日的样子。

这期间,梅雨尚未结束。

这天,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之后,难得地放晴了。

但是,也并不算阳光明媚,天空像蒙了一层薄纸般白茫茫的。

时值清晨。

树叶、草叶湿漉漉的,空气清凉。

源博雅边走边望着晴明宅邸的围墙。

这是大唐建筑式样的围墙。

墙自齐胸以上的高度有雕饰,顶上覆以山檐式装饰瓦顶。这种围墙令人联想到寺庙。

博雅身披水干,足登鹿皮的靴子。

空气中悬浮着无数比雾还细小的水滴。

只须在这样的空气中步行,水干的布料就会吸附这种小水滴,变得沉重起来。

朝臣源博雅是一名武士。

左边腰际挂着长刀。

看样子年过三十五,但没到四十的样子。

走路的样子和言谈间透着习武之人的阳刚气,但相貌倒显得平和。

神色中有一种较真的劲儿。

此刻,他一副劲头不足的样子,显得心事重重。

看来他心中有事牵挂着。

博雅站在门口。

院门大开。

往里面探望,看得见院子里的情景。

满院子的草经昨夜雨水滋润,青翠欲滴。

———这岂非一间破寺庙吗?

这样的表情浮现在博雅的脸上。

荒野———虽说还不至于这个程度,院子的确未加修整。

正在此时,芬芳的花香钻进了博雅的鼻腔。

原因一望而知。

草丛中长着一棵经年的大紫藤,枝节上仍有一簇盛开的紫藤花。

“他真的已经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