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醇与父亲的重逢(第2/3页)

父亲尴尬地笑笑,转而耐心地说起大学的事情,如何跟室友相处,如何跟导师相处,什么课值得选,什么课不用去,事无巨细,听得佳醇心烦。

“好啦好啦,啰唆得很。我走了,拜拜!”佳醇向父母招招手,跨过了安检口。

母亲要求佳醇每星期往家里打一个电话,佳醇深知母亲的辛苦和寂寞,所以从来没有忘记过,但她还是会问:“爸爸去看过你吗?”

“都离婚了,还看什么?”

“那你有没有他的电话,他怎么都不给我打个电话?”

“大概是很忙吧。”

这样的对话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生,都在两个女人对同一个男人的抱怨中结束,直到佳醇毕业,都是如此。

毕业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日子,佳醇心里也这样认为,所以从毕业典礼开始,她就四处张望,寻找那个熟悉又陌生的人。

典礼上的人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笑的、哭的、兴奋的、失落的,唯独没有佳醇最在乎的。

最在乎吗?都没见过几次。22岁的她在心底嘲笑自己。到最后,父亲也没有出现。

大概这个城市真的是太远了吧,不值得。佳醇站在人群之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落寞。

未婚夫问自己父亲会不会在婚礼上出现的时候,佳醇真的给不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她之前已经和他讨论过“母亲把我的手交到你手里”的婚礼方案,虽然不寻常,但只要大家明白新娘家的情况,应该也不会显得多么格格不入。

可是在心里,还是希望牵自己入场的是父亲——什么啊,明明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个人了。

“我问过妈,说可能会来,”佳醇望着镜中的自己,回想十多年前在公园长椅上哭泣的那个小女孩,这样漫长的改变,父亲还认得我吗?“会来的,一定会来的。”

未婚夫那边的家人表示了理解,尤其是母亲离婚后一直没有改嫁,说起来都有点封建道德模范的意味。这样的故事,似乎更应给予同情,他们甚至同意婚礼在佳醇的故乡举行。

所以在结婚当天,母亲和佳醇准备好了应急方案,还想了一句自以为能逗笑全场的对白,“小子,别以为你一个人养她不公平,我这么多年也是一个人养的!”

如果不是父亲突然出现的话。

母亲很自然地把位子让给了父亲,好像理应如此一样——真是岂有此理,你竟然可以来捡现成的,佳醇愤愤不平地想。

25岁的佳醇被父亲领着走向未来的丈夫。这段路很短,短得两人想不出该说什么话,以洞穿横在他们之间7年未见的隔膜。佳醇偷眼望父亲,他好像还是没有老,又好像满脸疲惫,他的胡子仍然刮得干干净净,模糊的,是他眼中的泪水,还是佳醇眼中的?

只剩最后几步了,佳醇有些着急,她知道余生不会再有比此刻更神圣的日子,她希望,真真切切地希望,父亲对她说点什么,祝福新生也好,回忆旧痛也好,什么都好,她想听见父亲的声音。

在手被递到未婚夫手里之前,父亲终于开口了:“开心吗?”

佳醇的眼泪夺眶而出,用力地点点头,“开心,爸爸,我很开心!”

婚礼持续了整个上午,父亲却仍然只待了半个小时,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残酷而无情,让这场温馨的仪式陷入一种凄冷的氛围之中。

佳醇为此向母亲埋怨:“他怎么可以这样,他难道不是只有我一个女儿吗?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出嫁更重要的事情吗?”

母亲只是看着手表,一句话也没有说。

倒是丈夫抱着佳醇的肩膀,安慰说:“也许父亲真的有别的事情,我们要理解他,以后还有机会见面的。也可能,他毕竟这么长时间没见过你,和这里的其他客人也不熟,坐在这里会不好意思吧。”

“他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是他的女儿,他跟我亲就好了,为什么要在意别的事!”佳醇用手捂着眼睛,肩头抽动,“永远都是这样!永远都是半个小时!在他眼里,我就值半个小时!”

丈夫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更紧地抱着她。

“要是他没时间来,那就干脆不要再来了!”佳醇抹掉眼泪,最后说道。

佳醇确实没有再见到父亲,三天之后,母亲告诉他,父亲去世了。

此时的佳醇已经从婚礼的情绪化波动中平静下来,她无心追究父亲的我行我素,也不会后悔自己说过的狠话。她告诉自己,既然已经把一生托付给另一个男人,有没有父亲也就无所谓了。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父亲的死讯面前,她才发现自己所有的倔强都是假装的。

“他死的时候在哪里?是一个人吗?有人陪在他身边吗?”母亲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我带你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