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贝烈瑞安德及其诸国

本篇所记载的,是远古时期诺多族返回中洲西北部时,那片大地的模样。本篇也讲述了贝烈瑞安德第三场大战—达戈·阿格拉瑞布战役之后,诸位埃尔达王侯分治各地的方式,以及围困魔苟斯的情形。

很久以前,米尔寇就已经在世界的北方堆起“铁山脉”埃瑞德恩格林{Ered Engrin,辛达语。288。},作为乌图姆诺堡垒的屏障。这道山脉矗立在终年寒冷的地区边界,从东到西呈巨大的弧形。埃瑞德恩格林在西边弯回北方,米尔寇在此处山障背后又筑了一座堡垒,以抵挡维林诺可能发起的攻击。如前所述,他返回中洲后,定居在“铁地狱”安格班的无数地穴中。维拉在众神之战中急于攻破米尔寇的大堡垒乌图姆诺,没有彻底摧毁安格班,也没有搜遍它地底深处的洞穴。米尔寇在埃瑞德恩格林山底挖了一条巨大的隧道,出口位于山脉南边,建有一道坚固的巨门。在这座大门上方以及后方直抵山脉之处,他堆起了三座高塔一般的桑戈洛锥姆山峰,终年雷鸣般隆隆作响。它们是他用地底熔炉的灰烬熔渣和大量掘出的废土堆建的,高耸入天,望之漆黑一片、寸草不生,山顶不断冒出恶臭的黑烟,污染了北方的天空。在安格班的大门前,污秽和荒芜向南在广阔的阿德嘉兰平原上绵延多哩。但在太阳问世之后,那里长出了茂盛的青草,而安格班被围困,门户紧闭的那些年间,就连那座地狱门前的碎石和坑缝当中,都有盎然绿意。

桑戈洛锥姆的西边是“迷雾之地”希斯罗迷{Hísilómë,昆雅语。418。}。诺多族首次在此扎营而居时,魔苟斯往那里送去了大量的乌云,诺多族因而用自己的语言给此地取了这个名字,用生活在那片地区的辛达族的语言来说,就变成了“希斯路姆”。安格班合围尚存的时期,希斯路姆虽然气候偏凉,冬天寒冷,但仍是一片风景优美的地区。希斯路姆的西方边界是一直延伸到海边的“回声山脉”埃瑞德罗明,希斯路姆的东方和南方边界,是呈巨大弧形的“黯影山脉”埃瑞德威斯林,这道山脉既面向阿德嘉兰平原,又紧邻西瑞安河谷。

芬国昐和他儿子芬巩掌理希斯路姆,芬国昐的子民绝大多数生活在米斯林地区的大湖沿岸,指派给芬巩的是位于米斯林山脉西边的多尔罗明。不过他们的要塞重镇位于埃瑞德威斯林东侧的泉源艾塞尔西瑞安{Eithel Sirion,辛达语。此名既可指泉源本身,也可指位于泉源附近的堡垒巴拉德艾塞尔。243。}旁,他们从那里监视着阿德嘉兰平原。他们的骑兵在那片平原上奔驰,马蹄所至直抵桑戈洛锥姆的阴影下。因为阿德嘉兰平原的牧草青翠肥美,他们的马匹由少到多,迅速增加。繁殖这些马的种马有很多来自维林诺,当初由船运抵洛斯加,迈兹洛斯把它们送给芬国昐,以弥补他的损失。

在多尔罗明西边,回声山脉另一侧,深入内陆的专吉斯特狭湾以南,是奈芙拉斯特,辛达语中意为“尘世海岸”。该名起初指的是狭湾以南的全部海岸,但后来特指专吉斯特和塔拉斯山{Mount Taras,辛达语。698。}之间的地区。多年来,芬国昐之子、睿智的图尔巩统治着此地,它面向大海,背靠埃瑞德罗明山脉,第三面紧邻埃瑞德威斯林的高山向西绵延出的一列丘陵,起自伊芙林湖,终至矗立在海边岬角上的塔拉斯山。有人认为,奈芙拉斯特与其划归希斯路姆,不如划归贝烈瑞安德,因为它较为温暖宜人,既有潮湿的海风带来降水,又有山脉挡住刮过希斯路姆的寒冷北风。奈芙拉斯特是一块凹陷的盆地,被群山和高过内陆平原的海边峭壁围绕,盆地中没有河流。在奈芙拉斯特的中央有一个大湖,湖周围环绕着宽广的沼泽,没有明确的湖岸。那湖名唤“利耐温”{Linaewen,辛达语。472。},因为有大批喜爱高芦苇与浅水塘的鸟儿在那里筑巢。诺多族来到此地时,已有很多灰精灵住在奈芙拉斯特靠近海岸的地区,尤其是西南部塔拉斯山的周围,因为古时乌欧牟和欧西常常前往那地。那些灰精灵子民也全都尊图尔巩为主,此地的诺多族和辛达族融合得最快。图尔巩在海边塔拉斯山下的宫殿里住了很久,他将之取名为温雅玛{Vinyamar,昆雅语。783。}。

阿德嘉兰以南是一大片名为多松尼安的高地,从西到东绵延六十里格,高地上长有大片的松树林,西侧和北侧尤其繁茂。多松尼安从平原一路缓缓上升,最后成为荒凉的高地,在那些顶端高出埃瑞德威斯林山脉的不毛凸岩脚下,分布着诸多水潭。但在南方朝向多瑞亚斯的一面,却是陡然下落的可怖悬崖。菲纳芬的儿子安格罗德与艾格诺尔从多松尼安的北坡监视着整片阿德嘉兰平原,他们是哥哥纳国斯隆德之王芬罗德的臣属。他们的子民不多,一方面是因为土地贫瘠,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背后那片宏伟的高地是一道天然壁垒,魔苟斯轻易不会想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