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都城 四月十四日 阴 晚间有雾(第6/8页)

  "我军的六千铁骑从荆岗突出,向西门迂回。周军在西门的部署十分薄弱,只有齐国、许、鲁、郑、卫等诸侯国军队,这些部队各有统属,指挥各异,一旦被我军横向穿插,不能够组织梯次防御,必然会在短时间内陷入混乱。我军冲乱西门诸侯国的大营后,不与敌方纠缠,转向北上,截断北门外周军主力内外的联系。

  "同时,以全部徒卒主力,沿着骑兵攻打的方向,跟进攻击,在西门护城河外击溃诸侯国守营的军队,将其主力压制在城内。这样一来,周军和诸侯国军队的大部分主力都会被压制在内、外城之间,动弹不得。

  而攻打东门的周军一时来不及破城,更来不及渡过祁水支援北门,我们——"

  宋雍打断他道:“敌军攻城主力被压制在城中,如你所言,那内城岂不是转眼间便会陷落?”

  荡意虎道:“是的。所以,要将全城的士卒全部集中到内城中,集中一切力量,拼死抵御……”

  宋雍道:“那外城呢?无人防守,哪里坚持得到半个时辰?”

  荡意储道:“当然有人。城中三万老百姓,就是第一道防线。我已下令,将他们不分男女老幼,每千人编做一组,每门二十组,轮流守卫。攻城之时,靠他们的身体来迟滞周军的进攻。这些点——”他指了一下图上那些赤砂标记,“已经放置了大量硫磺火器,等到周军入城,与城中老百姓混成一团之时,就按序点燃。外城皆是木屋,街道狭窄,近十万乱兵与百姓混为一体,拥挤不堪,一旦火起,周军后路被断,前无出路,只能被压制在内外城之间的大火之内,与城俱焚——前锋尽没之时,城外的周军必然胆寒,且已被我骑兵分割,他们被各个击破只是时间问题。到这个地步,周军再多也只能撤退了。我们在堰都城下,击败不可一世的姬瞒,消灭了周军主力,大周必定割地求和,到时候,大王的千秋万代之策,何愁不定?”

  他声音细嫩,慢慢说来,像在吟诗一般清脆动人。可是在场众人脸色越来越惨白,汗如浆出,呆若木鸡,过了好半晌,竟无一人开口。宋雍血往上冲,脚下虚退几步,指着他道:"你……你……你好毒的心肠!

  你这不是把全城的子民,尽数付之一炬,与周军陪葬了吗?那……那还何用周军来进攻?!"

  荡意虎昂然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咱们为了大王的千秋大业计,生死早就付诸度外。徐国昌盛的时候,全体国民跟着享受安乐,眼下正是徐国存亡之际,难道徐国的百姓不应该与国同休吗?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铺平通往胜利的大道,这是他们三生之幸,他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

  众臣工惶急不安,可是帐幔内半天也没有一点声响。眼下谁也不知道徐偃王的意思,大臣们只好眼巴巴地瞧着首辅大臣。宋雍哽了半天,颤声道:“难道……难道满城的老百姓……就这么听话地……去送死?”

  荡意虎冷笑道:“百姓大多是好的,但是为了避免受到某些骁獍之徒的影响,必须将忠实可靠的人安插进每一组中。城内公卿大臣家人众多,加起来一万有余。在此大敌当前之际,远在异国他乡的人都愿意为大王效命,诸位大臣安享国家俸禄多年,国家也只好委以重任了。我在城外,三次上书请求将公卿家人征集入伍,却没有回音,我自己家中的男女老幼,日夜在宫门外枕戈待旦!既然各位大人不愿意让家人入伍,那就编入民众中,每千人中,即补进一百名家人仆从,到城墙上当值!各家选精壮男丁二十人,由长子带领,埋伏在城内火点,待周军入城时,为国尽忠,为王效死!各位大人有谁愿意出来带这个头?”

  他冷冷地从众人脸上扫过,人们像割倒了的麦子般惊恐万状地匍匐在地,躲避他的眼光。宋雍脸涨得通红,哆哆嗦嗦地指着他:“荡意虎,你!你……”他受荡意虎目光所迫,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索性跪倒在地,转向徐偃王的方向,哭道:“大王!大王!荡意兄弟所为,纯粹祸国、祸民之举……若依荡意虎所言,必将——”

  他突然住了口,趴在地上,嗬嗬连声。众人都道他情绪失控,难以自持,一起跪倒,齐声道:“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