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章 天悟圣坛(第2/4页)

没有武林神祗,就没有大冥王朝。

所以,在祭湖有数十名无妄战士守护。无妄战士中的每一个人都堪称高手,他们的力量当然不弱,但却还不至于强大到可以应付一切变故的地步。他们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象征着大冥王朝对祭湖的态度,也等于一种无声的告诫:谁要挑战祭湖的神圣,就等于挑战大冥王朝!

历代冥皇实在是很高明,以这种方式巧妙地将祭湖与大冥王朝联系在一起。在乐土人心中,祭湖是神圣的,与祭湖联系在一起的大冥王朝自然而然地也蒙上了一层光芒。

通向祭湖只有一条道,凿岩壁而成,但并不难行,石道凿得很是平整,只是山道一侧,往往就是绝崖,没有胆量的人行走之间难免胆战心惊。但前来祭湖瞻仰圣容的多是武界人物,又有几人会如此胆小?

山道踏步之处,甚是光滑,可见这里虽然远离乐土繁华地带,却并不是人迹罕至。当年冥皇与不二法门元尊在祭湖订立了对乐土影响深远的盟约,使祭湖更是声名大扬。

战传说前往祭湖的途中,却没有遇上一个人。对此,战传说并未留意,就算留意到了,也无暇多加思忖。他现在惟一的念头就是准时赴约,决战红衣男子,救出小夭!

除此之外,甚至连红衣男子为什么要与自己决战,他也懒得去想了。

真正是懒得再想,因为在此之前,他已想了许许多多,但却根本无法找到一个可靠的理由。他自问与红衣男子之间应该没有什么仇恨,而他在乐土也算不上名声显赫,名气比他大得多的大有人在,与他决战并不是成名的捷径。

既然无法想明白,战传说便不再去想。

红衣男子要求他独自一人赴约,战传说便独自一人前来祭湖了,让爻意留在了天司禄府。

“留在天司禄府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战传说在心中这么对自己说。

虽然这样安慰了自己,但战传说却并未因此而心安。爻意留在天司禄府暂时的确没有危险,但若是战传说战败甚至身亡了呢?那爻意可就真的是形影孑然,无亲无友了。一个年轻女子,在这世情冷暖无常的世上,该是怎样的无依无靠?

不,无论是为了救小夭,还是为了爻意,他都必须要取胜,生存下来!

战传说没有带剑。铜雀馆一役与红衣男子的遭遇战中,他已见识了红衣男子的修为,深知绝不在自己之下,要想取胜,惟有动用炁兵。

战传说亦知炁兵虽然威力无俦,但若强自催之,却十分危险——可他别无选择。

既然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自然就不必再带兵器了。

攀过了曲折迂回的岩道,眼前豁然开朗,连飞瀑的声音也一下子洪亮多了。

祭湖已在眼前。

祭湖比战传说想象中更广阔庞大,他本以为夹于山峰之间,又是汇流而成的湖泊,是不会太广阔的。

祭湖比常人想象中的更广袤无垠,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神秘——至少,在战传说此时看来是如此。祭湖非常宁静,群峰无语,湖面微波不兴。

整个天地仿佛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若是平日,战传说一定会深深地陶醉在这片宁静中——但现在却不能,他宁可发生点什么意外。宁静总是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想点什么,战传说一静下来,就会想到小夭的安危。

红衣男子曾出没于铜雀馆,铜雀馆乃风月场所,红衣男子出没其间,定然生性风流。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容颜美丽的小夭,会不会遭遇不测……?

每每思及这一点,战传说就会惊出一身冷汗。

所以,他宁可不能静下心来想任何事,可祭湖偏偏如此安宁。

通向祭湖只有一条通道,但祭湖周围却并不荒凉,一条环绕祭湖的驰道很是平坦,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会忘了祭湖是在危峰之间,而觉得是在诸如百合平原那样开阔平坦的地带。

祭湖与一般的湖泊不同之处便在于祭湖上不见船只,既没有渡船,更没有渔船。

没有船只,却有长廊自湖岸通向湖心岛,足足有五六里长。长廊石柱木梁,漆色为乐土最盛行的红黑两色。这道长廊是为了方便历代冥皇每年一度登祭湖湖心岛拜祭所用。大冥王朝以武立国,而玄天武帝的武道修为正是在祭湖攀升至全新境界。

历代冥皇当然要在此拜奠,那“天悟圣坛”就是一座巨大的祭坛。

寻常人等,是绝对无法轻易涉足湖心岛的。在数里水上长廊的中间地段,建有一双层阁楼,无妄战士便守在这座阁楼内。寻常人只能在祭湖四周的驰道上远远眺望祭湖湖心岛,以及湖心岛中的“天悟圣坛”。

这一点,战传说当然已打听到了。

他与大冥王朝无亲无故,当然也不会在被欢迎登岛者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