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伯羿之妹(第2/3页)

按伯禹的说法收获在三年后,可是如果完工不了呢?那么就没有任何收获!若是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却不知要等到何时才能见到好处。

宗盐以棒顿地道:“此计虽好,但最难测的是民心啊!”

伯禹侧过身看着她道:“民心可从之,但不可纵之;人心可体之,但不可不教之。所以今日才要找你商量、请教,宗盐姑娘既为有穷部华阴一族的族长,是否愿意率华阴族青壮如此治水?”

“……老娘干了!”宗盐突然爆了一句粗口,然后弃棒下拜道,“伯禹大人,您就依此计治水吧!如今人心思安逸,但族中老人尚在,仍记得往日家园景象,而伯禹大人能让各部民生更加繁盛。若再过十年,族人皆出生于新迁居的村寨,恐更难体会大人的治水之心,要动手就现在赶紧动手!”

伯禹有些纳闷地低头道:“宗盐族长,难道你也是老人吗?”

宗盐答道:“我非族中老人,但并非出生于此地,犹有幼时记忆。记得洪水未至前的村寨田园,更记得颠沛流离苦难。”

伯禹伸手将她扶了起来道:“动手当然要尽快,今日不就是与宗盐族长商量嘛!”

宗盐居然又一瞪眼道:“大人您为何不早来河泛,却先跑去了大江?”

如今已是伯禹治水的第九个年头,才刚刚来到河泛之地,他早干嘛去了?宗盐的话中隐约有责问之意,伯禹只得苦笑着解释道:“治水之事,先易后难,不仅要待河泛各部恢复生气,亦要待天下各部恢复实力。若江淮水患未平,首先来治河泛之水,宗盐族长你觉得有几成把握?”

宗盐眼珠子一转便想明白了,点头承认道:“比如今更难,几乎毫无把握!”

九年前正是河泛各部最贫弱之时,连维持生存都很困难,又如何能抽调出青壮族人治水?而且那时的伯禹默默无闻,没有人相信他能治水成功,贸然提出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根本没有任何号召力与说服力,恐会被朝中群臣与各部君首斥为空谈妄想。

但如今不一样了,江淮水患已平,中华各部再无后顾之忧,伯禹已誉满天下,无人不相信他能治水成功,只是将取得怎样的成功而已。江淮各部已多少恢复了实力,可支援河泛各部,而河泛各部多少也恢复了生气。伯禹可以说来得正好,太早也没用。

别看河泛各部经历了二十年的艰难岁月与漫长等待,但他们当初能够成功迁移到高处并渐渐站稳脚跟,其实也是崇伯鲧的功劳。只可惜崇伯鲧治水未成而粉身碎骨,如今身为崇伯鲧的继承者禹,河泛各部仍感念其先人恩德、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此时再换任何一个人来,都不可能有这种号召力!

宗盐又想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忍不住问道:“我无需大人您劝说,华阴一族自会从命,但大人您如何说服其他的各部族人?”

伯禹笑了:“既然宗盐族长愿意支持,也就意味着其他各部族人不是不可说服……其实我打算请求中华天子直接下令,再举荐贤才助禹行之。”

宗盐很兴奋地一挥大棒,带起的风声吓得伯禹侧身往旁边闪了闪,只听这位姑娘道:“我明白大人的意思了,这就回去向族人宣布计划、让他们做好准备。谁要是不支持大人,就小心我这根棒子!”

伯禹笑道:“那我就送姑娘一程。”说着话一招手,两匹枣红马小跑着拉着白香木车来到了近前。

宗盐的神情竟有些扭捏,微微低头道:“大人是要邀小女子同车吗?”

伯禹哭笑不得道:“正是,姑娘请上车!”其实伯禹本人没有坐车的习惯,他向来都是拄杖步行,此刻为了表示礼数,才让马车送宗盐回去。

上车的时候,伯禹见宗盐拎的大棒子挺沉的,便伸手扶了她一把。这是很自然的动作,却让宗盐吃了一惊,心中暗道伯禹大人怎对她动手动脚?手都摸到腰上了!从一见到她时,伯禹大人看她的眼光便与众不同,难道是看上她了?

宗盐已经有二十多岁了,在那样的年代当然是老姑娘了,但真没有男人敢接近她,更别提趁机伸手摸一把这种事了,所以伯禹难免会被误会。伯禹大人的眼光超越常人,又特意邀她同车而行,上车时还趁机伸手占便宜,也让宗盐坐在车上心情有些忐忑。

见宗盐竟有些坐立不安的样子,伯禹好奇地问道:“宗盐族长,你是哪里不舒服吗?”

宗盐赶紧摇头道:“没有没有,其实我在想一件事情,请伯禹大人一定要答应!”

伯禹:“宗盐族长请讲。”

明明是有话想说,可是开口时却又变成了另一件事,宗盐道:“您说将要劈开贺兰山,能否让我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