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第2/3页)

山水城一带是虎娃长大的地方,当然到处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以他新领悟的仙家大神通,理论上亦是瞬息可至。可是想本人过去,以他如今的神通法力却办不到,只能送一件东西。

石头蛋就是用得自山水城一带的天材地宝所炼化成的神器,送过去消耗的法力最小,其上所附的御神之念,是给山爷报信的。

送出这枚石头蛋之后,虎娃又休息了半日,才有另一道流光飞出赤望丘秘境。虎娃将已炼化为神器的离火叶直接送进了巴都城王宫,上面亦附有御神之念,则是给少务报信的。

该送的消息都送出去了,虎娃又问玄源道:“崇伯鲧奉天子之命,前来册封巴君以及仙城、山水城两地之君。山水城之事自有山爷做主,而仙城之事依你一言而定,你是否要让仙城接受册封,是受封部族伯君还是属国之君?”

玄源答道:“夫君已去过帝都平阳,想必诸事心中有数,这还要问我吗?伯君自然不太合适,你若愿意,即可成为山水国之君。但此事牵连复杂,恐还要考虑少务、山爷等人的意思,更要考虑中华天子的用意,你对此又做何想?”

虽只是夫妻二人私下里的谈话,却可能决定崇伯鲧此行能否完成使命。虎娃摇头道:“且不论你或我是否有意成为国君,亦不论少务、山爷做何想,先论这是何事?若无我、无你、无少务、无山爷,此事又当如何……”

虎娃的话中带着神念,以超然的态度,首先考虑的是这件事本身意味着什么?

与中华帝国的目前部族联盟形式不同,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少务建立的是大一统的巴国。而如今,内部大一统的巴国又将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少务为何能实现巴原一统,又为何愿意接受中华天子册封?

当年的巴国,也是盐兆和武夫在各部联盟以及逐渐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但后来又经历过百年战乱分裂,万民深受其害。少务一统巴原这么顺利,就因为人心思定、思安,且采取了“同仁”之策,就连虎娃都愿意帮他。

虎娃愿意帮助少务,可不仅是因为在武夫丘上的交情。能在世间修行,当然也对世事怀有期待,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有所希望。至少虎娃想看到的巴原,不是山爷年轻曾经历的那个充满战乱、仇视、无谓争杀的人间世界。

山水城和仙城接不接受册封,要看实际的状况。而实际上它们处于巴原周边的蛮荒中,并不处于巴国治下,在事实上是自立的,也需要建立内部完善的治理体系。但名不正则言不顺,两个地方在内部如何自处,又如何与外界相处呢?

事实上山水城和仙城就是巴原周边的两个小国,从巴国的角度,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与这两个小国安然相处,并订立正式盟约,这都需要正规的仪式。

在少务一统巴原的过程中,虎娃看到的是和光同尘、挫锐解纷。如果以轩辕天帝的灵枢诀妙意,将巴原视为一个人,是达到了内部机能的协调,从而能够尽最大程度去免除病痛。与人相处若与己相处,中华就是另一个更大的巴原,也应走向和光同尘、挫锐解纷。

无论是当年的轩辕、榆罔、蚩尤,还是如今的丹朱、崇伯鲧、少务,皆自称少典氏后人。这不仅是一种血脉传承关系,也反应了从蛮荒原始时代渐渐推进的文明教化过程,拥有了文化、精神层面的整体认同,能彼此交流融合。

最重要的是,这种交流融合能更好的解决人间世界的现实问题。

这是虎娃的观念,也是他对这个人间世界的思想。在虎娃看来,和光同尘、挫锐解纷,就是人间世界应走向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可能永远都达不到、总在不断的接近中,还可能有各种反复,但在虎娃的思想中,它就象征着一种终极的境界。

如果做不到,那是人们自身的问题。世事可能会变得更好,也可能会变得更恶劣。就虎娃亲眼所见,很多部族、很多族类、很多族群,也会走向自我衰亡或毁灭,更别提达到所谓理想的境界了。

那样一个人间世界,也许到了万年之后,在现实中仍是一个在反复接近却无法到达的目标。但虎娃看待世事的眼光,应一以贯之。

这其实是一个逐渐演进的过程,也许千、百年后,如今的中华之国,也会形成像巴原一样的大一统国度,但首先要解决眼下的问题。

就拿眼前的事来说,山水城、仙城、巴国、中华各部,具备了彼此认同的基础,也存在了相安共处、交流融合的可能。山水城和仙城发展到如今,已经有必要建立内部的治理体系,学会自处以及与外界相处,同时融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之内,无论以哪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