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第2/3页)

她问徐令宜:“这件事,还有谁知道?”

“知道的人应该不多。”两人徐徐地走在林间小道上。“我也是无意间知道的。”

区家在福建,徐令宜一向很关注区家的动静。十一娘沉吟道:“是从蒋家那边知道的吗?”

徐令宜点了点头。

十一娘商量他:“甘太夫人的哥哥有没有可能知道?”

甘太夫人的哥哥不管怎么说也是忠勤伯的舅舅,他关注甘家的事名正言顺。

徐令宜道:“这些你就不用越俎代庖了。甘太夫人应该能处理好!”

也是!甘太夫人毕竟做了那么多年的伯爷夫人,就算是她一时没有主意,还有娘家的哥哥可以商量。自己总想到她青衣素裙的寂寥模样,觉得她彷徨无所依。

“是妾身多虑了。”想通了,十一娘松一口气。

徐令宜闻言微微颌首,不再言语。

周围翠竹阿娜多姿,婆娑做响。

两人默默地走了一段路。

十一娘想着太夫人等人还在厢房里,这路却不知道通往何处,脚步不由渐渐有些迟疑。却听见徐令宜问她:“我刚才看你的样子,好像是第一次到碑塔的样子?”然后不待十一娘回答,又道,“有人推荐此碑为行草第一。还以‘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来赞誉,惹得文人士子来了护国寺都要到观摩一番。你觉得怎样?”

“我没习过草书,不大懂这些。”十一娘笑道,“不过这字提笔挥洒流逸,行笔间又有筋感,的确是难得的佳作。”说完,她语气一顿,道:“不过,用草书写《心经》,总觉得有些奇怪。”

徐令宜闻言轻笑。

“所以这石碑出土之时就有人传言,说这是护国寺为了哗众取宠做出来的惊世骇俗之举。”

什么时候都有这种事!

十一娘晒笑。

徐令宜就问她:“你临谁的帖?字颇为奔放。”

十一娘那时候练书法只是做为一个特长培养,后来写得颇有些兴趣,才一路坚持了下来。在真正懂书法的人眼中,也只有随意洒脱的那点不拘一格可取了。

“先临欧阳询。”她笑道,“后临柳公权。最喜欢的还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

徐令宜微微有些惊讶:“怎么不临颜真卿的?”

十一娘汗颜。

习字分大、中、小,颜体落笔稳重,骨骼开张,学了他的字,可以放得大,凡是能写大字的,都临过他的帖。她当时觉得自己未必用得上,所以只是略略涉及了一些,并没有认真地去临摩。

她只好含含糊糊地道:“妾身觉得小楷好看!”

有很多女人写不好大字,所以专攻小楷。

念头闪过,徐令宜想到十一娘看似寻常却处处透着别致的衣饰用具,微微一笑。

她不是写不好,而是不喜欢写吧?

“我先习颜真卿。”他不由道,“后习褚遂良、钟繇、赵子昂、米芾、二王。最喜欢诸遂良。”

“难怪我觉得侯爷的字刚柔并施,姿态婉妙。”十一娘笑道,“看样子侯爷很擅长写行草。”

“还可以吧!”徐令宜谦虚道,“我小时候顽皮,常常逃学。父亲就把我送到邓先生那里,让他给我讲些抄撰誊写的事,这才渐渐收了心。习字也是跟着邓先生才渐渐有了些眉目。”

“邓先生?”十一娘奇道,“邓敬之先生吗?”

徐令宜点头。

“这样说来,侯爷和皇上还是一个老师啦!”十一娘大感兴趣,“所以从小就和顺王、周大人认识。”

“嗯!”徐令宜笑道,“我们差不多年纪,顺王原就在邓先生那里,士铮是福成公主看着我读书、写字大有长进,后来送去的。那个时候不懂事。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捣蛋,有时候被邓先生逮住了,就罚跪。有一次吴皇后身边的宫女去给太子爷送东西,看见我们三个顶着大太阳跪在院子中间,回去后不知怎地和吴皇后说了,吴皇后就让那宫女偷偷给我们各送了一个棉布膝裤来……”他说着以前的事,欢喜中透着几份伤感。

是因为想起了自缢而亡的吴皇后吗?

十一娘颇为唏嘘,把感慨放在心里,只听徐令宜说。

“我们穿着棉布膝裤,膝盖不痛了,可热得不得了。顺王就不时撩了袍子扇风,结果被邓先生发现了。”

十一娘想着顺王的体形,“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后来怎样了?”

“因那膝裤上绣着团龙纹样,”徐令宜目中闪过异彩,“邓先生就一口咬定是顺王的内侍干的。一状告到了老王爷那里……”这样巧笑嫣然的十一娘,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尽捡了些从前有趣的事讲给她听,“他在床上卧了三个月,回来后找我们算帐。让内侍在下学的路上堵我和士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