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2页)

林漾就是在这种“老师夸我了我很开心!”、“但是同班没人和我玩儿好无聊”的感觉之中来回游移。

随着他声乐技巧打磨出还算坚实的基础,并且开始飞速追赶嗓音和领略能力上的天赋时,戏曲班上唯一一个男生反而后来居上,成了老师每每单独带出来说的榜样。

这样的成就感给了林漾更大的动力,他甚至成功动摇了自己的梦想,决定将戏曲作为将来的前进方向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

顺其自然的,林漾的小升初目标从之前的舞蹈院校附中改到另一个城区西二环的戏曲学院附中……

可是,人可以在同一个坎儿上倒下两次吗?

多数时候是不太可以。

但林漾做到了。

准确得说,是他不能由自己想法控制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做到了!

林漾属于变声期来得早的那一批男孩子,更让老师绝望的是,他从前那种高昂清亮丰富婉转的嗓音一去不复返了。

虽然音域没有本质上的减弱,可林漾的音色和音质的确是一天天地沉淀了下来。

简而言之,这样一副靠老戏班子里的“手段”都救不回来的嗓音,已经唱不了戏曲了。

“你已经不太适合传统的戏剧唱腔学习,如果你还想就坚持艺术道路的话,为了不耽误自己,老师建议你尽快调转专业方向……”

这和医生给病人做绝症诊断是一个性质。

年纪小小的林漾差点当场哭了出来,直到戏曲老师直接把他领到另一栋楼的某个老师班上:“路还没绝呢!”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林漾的变声期前期不太能听得出区别,说话更是没什么变化,如果非要说出三两点到底哪儿不同了实属为难人。

可专业人士、尤其是浸淫多年的那种,他们只需要听林漾开个腔儿做个早课,就能听出今天的林漾比起昨天哪儿又变了。

于是,从戏曲班转出来的男孩儿开始走传统学院演唱的路子。

这其实也不太容易,因为林漾的主音域还没稳定下来,不好划分声部,以至于方向也相当模糊。

这么一来,同龄人里边,比林漾更“坎坷”的求艺之路再也没有了:

在大家都忙着小升初联系学校准备比赛和面试的时候,他需要用更短的预备时间和所有人从同一起跑线出发。

后来的结果,还算老天爷眷顾。

林漾是以并列成绩补录了一个录取名额,艰难地用最短的时间达成了“曲线救国”的目的。

如此激烈的竞争是会无限激发人的潜力,林漾也不例外,录取顺序刺激了他接下来的入学第一年表现——在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下,他的确进步飞速。

那么选择又来了:

是走稳妥的附中升本部的路线,还是拼一把去国外更多元化的顶级院校?

当时的林漾还以为自己的人生可能就是在央视某某歌会唱歌或者是走古典声乐团那个路子,万万没想到,南韩某个小到能被业内大佬一个屁崩了的经纪公司、不对,准确说是小作坊,也敢到北京的专业院校来盯人。

而十二年来除了换专业这事儿还算坎坷,除此之外几乎一帆风顺,且本人没什么心眼儿的林漾偏偏被哄得连直升都顾不上了,在韩语水准极限到只听得懂“撒浪嘿”的情况下,真的请假飞到首尔去面试了!

“当明星有意思吗?”

普通人或许不屑一顾,但国内当时的偶像市场近乎凋零,进口韩流以一种绝对的侵略之姿来势汹汹地试图吞掉这块儿大蛋糕。

这样环境之下的青少年多多少少都是听过super junior、东方神起、Bigbang,又或者是少女时代、wonder girls、2ne1的。

更有甚者,已经在着迷的路上越走越远,开始学习韩语、k-pop的舞蹈、歌曲,甚至更多……

哪怕是学院氛围尤其浓厚的专业院校也不乏这样的中毒者。

林漾当时把这些爱好整得挺偷偷摸摸的:

他白天唱着老师安排的选段作业,晚上带上耳机听《CATCH ME》、《BLUE》。韩语对话挤不处两句牙膏,唱韩语歌倒是挺流利。

但风靡归风靡,普通中学里盛行的文化在附中这种地方就和古代国子监的监生看禁书一个性质,不仅是林漾偷偷摸摸来,他班上那些“同好”也把这项爱好藏得严严实实。

这样的情况直到南韩那个公司通知林漾去参加正式的cast。

林漾反而纠结了:敢情之前那个不算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