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天道为魔(第2/3页)

修行越高,悟道越难,这是修行界早就明白的一个道理。有的说是因为修为高受到天妒,也有说是因为修为太高后自身形成定势,难以接受新的理念。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至少修为越高越难悟道是真事。正因此,玉成子天纵之才也不过悟通六道后就再无寸进,不得不自斩性命,转世轮回,行偷天换日之法,借唐劫之身才将这十二大道补充完全。

这刻这和尚如此说,唐紫曦也渐渐有所领悟:“你是说,九难和尚是位了悟道而故意不提升修为?可这又和他后来的遭遇有何关联?”

这两人到也有意思,明明九难在身前,却一口一个他,仿佛眼前这九难完全不是九难一般,而那寺庙外的一众和尚也纷纷只是叩头不语,似是对这一切早有预料般。

那和尚笑道:“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悟的是什么道。”

什么道?

无非就是十二大道,再不行就是下面的无数小道,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道?

突然间心中一亮,唐紫曦想起了什么,脱口叫道:“魔道!他悟的是魔道!”

小和尚净心曾说过,九难悟道而入魔。这刻唐紫曦想起,脱口而出。

和尚却长长叹了口气,既不赞同,亦不反对,只是道:“魔道……或许是吧。但是在那时的九难心里,他所悟者,乃是天道。”

……

天道无人可悟。

正因为无人领悟,所以才诞生出无数说法。

有知天命者,亦悟天道为忌讳,敢悟天道是为亵渎天地,当杀之;有信奉大道正统者,认为小道隶属大道,大道当属天道。故领悟所有的十二大道,再上穷天意,自可领悟天道,成就新的至高点;也有人认为大千世界,本源纯粹。是故天道唯一,超脱物外,所以欲悟天道,就不应分神杂念,而应当专注至高,以其纯粹成就天道。

九难和尚,就是当时这一理论的支撑者。

或者说,整个佛国,自佛祖以下,都是如此思维的支撑者。

据说当年佛祖悟道成佛,就是心无杂念的情况下成就的,因此他的道也就成了天下大众的道,与其相比,玉成子明显是第二种理念的支持者,所以他的道便成了万界王庭甚至于星罗大千界的理念。

至于最前一种,便是那三圣老祖的道了。他的道,便是知天命,尊奉行事,不思超越,是为本心。

正因此,这普罗天下修界之争,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理念之争,是关于这世界奥秘的理念分野产生的争执,争夺,乃至最后的战争!

这些都扯得远了,总之,当初的九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上了精研佛理,参悟天道的路的。他的修为之所以低,就是因为他不愿意让过高的修为耽搁自己的佛理钻研。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虔诚,努力与钻研,在不断的研究中,九难终于有所领悟。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感受到了一个意志的呼唤。

这呼唤,便是唐紫曦所谓的魔鬼的诱惑。

“到底是什么样的魔鬼,能让一位大德高僧堕落?”唐紫曦再忍不住问道。

和尚低眉耷眼,语态悠然:“你可知,九难从来没认为自己堕落过。在他的眼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奉守天道之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天地间最纯正的道理,是至高无上的牺牲。我们这些俗人,是无法理解的。他在……净化这个世界。”

“你说什么?”唐紫曦震惊。

“没错。”和尚回答:“那不是什么魔鬼的诱惑,而是天道的呼唤。九难感受到了,而他选择了遵从这召唤。”

“天道就是魔道……这怎么可能?”唐紫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就是事实。”和尚语气悲哀道:“现在,你明白为什么世间从无一人能悟天道了吧?”

唐紫曦听得全身发冷:“因为每一个领悟天道的人,最终都入了魔道?这怎么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和尚却悠悠回答:“当年我佛在菩提树下参佛理,悟天道,却最终发现,这条路的尽头便是堕入魔道,所以他毅然选择放弃天道,建立佛国,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道。”

随着和尚的阐述,唐紫曦也渐渐明白。

那道书中显现的,就是天道的呼唤。

在天道呼唤出现后,九难认为他已经成功领悟天道,入魔就是他的使命。正所谓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所以九难毅然选择了舍身成魔。不过九难本身是佛国大德,本性仁爱。魔道之行与他本性相冲,纵然入魔,心中也有一点善念无法甩脱。为了他心中的仁爱大世,九难毅然将这点善念分离出来,形成一颗善念之种,深藏心底,然后便正式开始了他的魔头生涯。直到他后来行迹暴露,一位明王出手重伤九难。九难逃走,这颗善念之种却被九难遗留下来,落在了佛国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