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5/6页)

朱厚照没好气地问道:“你来作何?”

言语间朱厚照非常气愤,已经开始不讲道理了。

小拧子恭敬地回道:“陛下,沈大人求见。”

朱厚照本来一股脑的气愤,在听到这句话后,怒气瞬间消失不见,脸上带着几分震惊,望向小拧子的目光中满是迷惘,脱口问道:“沈先生……找到了?”

小拧子行礼道:“是的陛下,不过沈大人没回官驿,直接到您这里求见,让奴婢进来向您通禀一声。”

朱厚照回头看了一眼,江彬没有跟来,想发火却找不到人选,只得一甩袖道:“那就请沈先生进来吧。朕先到后堂等他,说起来朕还有些饿了,准备一些吃食。”

……

……

朱厚照进了后堂,先吃了一点东西,左等右等不见人进来,开始有些焦躁不安。

又过了大约一盏茶工夫,门口才传来小拧子的声音:“陛下,沈大人到了。”

“进来进来……算了,朕还是亲自出迎吧。”

朱厚照起身往门外走,正好迎头撞上沈溪。

此时沈溪似乎风尘仆仆,等朱厚照跟沈溪四目相对时,不自觉将目光避开,甚至连正视都不敢……虽然他是皇帝,但始终将沈溪当作自己的尊长,而他也知道自己之前做的都是些任性妄为的事情,上不得台面。

“微臣参见陛下。”沈溪恭敬行礼。

朱厚照回过身,到桌子前坐下,还是不肯跟沈溪对视,低下头道:“免礼,沈先生跟朕之间没那么多讲究,直接坐下来说话。”

沈溪道:“尊卑有别,微臣岂能跟陛下平起平坐?微臣是来跟陛下您启奏事情。”

朱厚照脸色多少有些不耐烦:“沈先生既然不肯坐,那朕也不勉强,先生有什么话直接说吧,朕洗耳恭听。”

显然朱厚照以为沈溪上来就要劝说他回朝之事,却未料沈溪拿出一份奏疏来,行礼道:“此乃中原三省十几处州府上奏的关于地方民变的奏疏,其中有州县为贼寇围困的奏禀,请陛下御览。”

朱厚照抬头往沈溪身上看了一眼,对沈溪此举有些不理解,他一摆手,小拧子马上将奏疏接过,然后转交到朱厚照手上。

朱厚照仔细看完后,摇头轻叹:“没想到朕在西北打了半年多仗,中原之地会出这么大的乱子。难道地方官府没好好救灾赈灾,安抚好灾民吗?”

沈溪道:“中原灾情不断,加上前些年马政弊端,地方官员贪赃枉法只顾收取税赋,使得民不聊生,今年朝廷又从中原调遣不少兵马到西北前线,使得地方守备空虚,给乱民起事创造了机会。乱军不事生产,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导致灾民越来越多,叛乱也愈演愈烈。”

朱厚照点点头,想再评价几句,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掉进沈溪挖好的陷阱里。

“沈先生真狡猾,他来了也不劝朕回去,先跟朕说国事,这算是循序渐进吗?其实到最后,他肯定说这些都是因为朕昏聩无能导致的。”

朱厚照道:“既然地方民乱不断,那就派人去平叛,沈先生这次来,不带了宣府巡抚胡琏吗?他之前去过山东平乱,似乎效果不错。”

沈溪道:“朝廷已派了保国公跟户部尚书杨一清前来平乱。”

朱厚照脸色不善:“这个朕听说了,朕觉得他们不是来平乱的,而是专门是来为朕护驾护航的,只是为此随便找了个借口……”

在这个问题上,朱厚照丝毫也没有避讳,怎么想就怎么说,这也是因为他的直爽性格所致。

沈溪道:“无论他们来的目的是什么,至少都是因地方民乱而起。之前民乱只是威胁到地方安定,但现在已经影响到陛下的安全。”

朱厚照想了下,微微摇头,却什么都没说。

沈溪行礼:“不知陛下出游以来,可有见识到地方上的风土人情?”

“嗯?”

朱厚照忍不住又看了沈溪一眼,不明白对方为何有此一问,显然在他看来,沈溪下一步应该劝说他回京城才是正理,却未料沈溪压根儿就不打算提这茬,反而问他出游的感受,好像他这次出来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朱厚照稍作迟疑,微微叹息:“朕出来后,但见这一路上都十分萧条,大多数村落都是空荡荡的,土地也没人种植,百姓基本去逃难了,官路上没什么人,凄凉惨淡啊!”

沈溪问道:“那陛下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

朱厚照瞥了沈溪一眼:“先生是想说,这一切都是因为朕的不作为造成的吗?朕也没法兼顾这么多人的生死吧?”

此时的朱厚照就好像小尾巴被人踩住了,说话带着一股冲劲儿,大有见谁咬谁的意思。

沈溪道:“地方民生萧条,乃因民乱所致,民乱又因朝廷弊政以及天灾人祸所致,陛下乃九五之尊,岂能将所有责任揽在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