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八章 争权(第3/4页)

不知不觉之间,朱厚照又提出御驾亲征,面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沈溪已经有些不厌其烦。

沈溪心说:“不止一次跟你解释过,你御驾亲征跟找死没什么区别,还非要往这方面想,难道你就这么崇尚个人冒险主义?”

沈溪摇头:“胜算不大。”

朱厚照咧咧嘴:“就知道先生你不会同意让朕亲自领兵,那你看这样可好,朕想取得这场大捷,以此奠定军心民心,不如就由沈先生您亲自领兵,朕就不去了,若是能取得一场辉煌的大捷,留名史册,朕永远都会记得沈先生您的功劳。”

面对朱厚照热切的目光,沈溪简直有想破口大骂的冲动。

这熊孩子,简直是在给自己出难题,这场战事从一开始,沈溪就没有亲自领兵上前线的打算。

戴义却在旁边笑着帮腔:“这样好,这样好,有沈尚书英明指挥,这场仗必然可以得胜!”

沈溪没有应允,道:“陛下难道不认为,宣府周边兵马,建制过于复杂?”

“嗯?”

朱厚照眨了眨眼,有些不解地问道,“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

沈溪道:“陛下先派王守仁和刘瑾前去,之后是胡琏领京营和地方人马往援,若让臣再领兵,那宣府兵马将会陷入各自为战之境地,于大局反而不利。”

朱厚照笑道:“这没关系,只要沈尚书去前线,必然一切指挥权,都会落于沈先生手上,沈先生可以全权指挥宣府乃至九边之地所有兵马,绝对不会乱套。”

沈溪摇头:“设想是一回事,但实际操作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朱厚照惊讶地问道:“此话怎解?”

面对朱厚照和戴义疑惑的目光,沈溪好整以暇道:“九边军务自成体系,若是从三边回调人马,边军互相配合,最为妥帖,若增加一路人马,则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各路人马之间为了功勋和面子,自然要你争我夺,在跟鞑靼人交战中无法做到彼此精诚合作。”

朱厚照脸色很不好看,显然不想听到自己手下将士无能的言语。

沈溪却好像完全不知朱厚照所想,继续贬低大明将士的作战力。

“以宣府地方人马为例,宣大总督孙秀成因之前虚报战功之事,对兵部早有成见……陛下切莫问这件事他如何知晓,毕竟连刘瑾刘公公都被安排为监军去了宣府,孙秀成难道会嗅不到其中透露出的气息?”

“若臣再领兵往宣府,孙秀成必然会对微臣所做之事百般阻挠,以至于战事并不会按照预想方向发展。”

朱厚照叹道:“看来,沈先生不愿意相信宣大之地那些将领。”

沈溪面色沉静,道:“陛下设想中,宣府这一战应手到擒来,但纵观历朝历代,跟草原部族交战,中原王朝负多胜少,就在于草原民族的骑兵无法克制……其实陛下征调三边兵马回撤乃上上之选,若不接受,只能静待宣府战事缓慢拖延下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我大明边军取得胜利。”

“唉!”

朱厚照最后长长地叹口气,道,“也罢,朕若连沈先生都不相信,也就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戴义看着朱厚照,似乎想劝阻,但又不敢开口。

朱厚照一咬牙,道:“既然沈先生说,征调三边人马回撤能取得大捷,朕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就按照沈先生说的办,朕即刻下旨,一切听从兵部调遣……沈先生,这样总该没问题了吧?”

沈溪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陛下英明。”

朱厚照被沈溪恭维,显得很开心,道:“这不算朕英明,而是沈先生见识高远,其实翻来覆去,最后还是要征调三边兵马回来,或许派胡琏胡卿家带兵去宣府,有些不值当吧。”

沈溪摇头道:“若能好好配合,还是能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来。”

朱厚照显得很自信,道:“承蒙沈先生吉言,若是这一战可得胜,先生的战略布局,居功至伟。”

这边君臣间互相恭维,戴义听了却发愁。

若是换作以前,他会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供朱厚照参考,但现在要巴结沈溪,有些话就不好意思说出口了。

“陛下对沈尚书完全信任,甚至连调动兵马之大权都托付给沈尚书,沈尚书大权在握,难保不会生出二心,这权臣当道,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刘瑾的事情尚未结束,莫不是又要冒出个沈之厚来?”

戴义心中已经把沈溪当作权臣看待。

宫里的老太监,始终把自己摆在皇室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谁威胁到皇权安稳,他们最是敏感。

大臣谋朝篡位,对于朝臣来说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

谁当皇帝,都需要臣子执掌朝政,传统儒家思想不在乎改朝换代,只要不是外夷入寇占据中原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