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文臣(第2/2页)

老仆人穿过许多街道,来到了一家菜铺。像辅政阁大臣、和王侯的府第中,所有的菜、肉供应,都有特定的菜铺、肉铺供应。一来方便,二来安全,朝廷中一般都人定期检查。而且这些人在各在府第都有备案,家底清白。真如果出了事,也跑不了,甚至可以顺藤摸瓜,查到这些祖上的基业所在。

菜铺早已开门,但人却不多。

“李大人,来买菜了。”菜铺老板站在门口,看到老仆人过来,打招呼道。他的脸上带着微笑,但眼中却难掩担忧。现在的世道并不安全,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个好消息。

“老钱,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我只是个下人,根本不是什么大人。你叫我李大人,会折我的寿的。”老仆人道。

两人笑说一阵。菜铺老板装一袋新鲜的,还滴着水的蔬菜递了过来:“和往常一样,东西都准备好了……”老仆人笑了笑。递了几枚五帝钱过去,便把菜放进了担子。

出了菜铺,老仆人难得买了一只菜,又买了一些深山中药。他走的很赶,这些店铺很早就会关门了。必须要早点回到府里,老仆人烧了几个青菜,又盹了一锅滋补的鸡汤,然后差人送到了书房里。辅政阁的二吊大夫李公估,今年五十有七,在辅政阁议事有二十多年了。再过几年,就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李公估坐镇辅政阁多年,向来张驰有度,从容淡定。但如今,这位修养多年的大儒,也有些心浮气躁。

“为臣者,思君、思国,思天下”。书房中,李公估挥毫铺墨,写下一行字。他的眉头皱起,盯着宣纸上的字体,完全没有了平时的收放自如,顿了顿。这位二品大夫,又在宣纸上写下另一行字:“为儒者,静心、静气、静神”。

然而一行写完,李公估却不禁叹息一声。投笔罢写,颓然坐倒。这位已过了“知天命”年纪的老儒,此刻心浮烦杂,无论怎么练笔,也无法静下心来。每次阖上眼的时候,脑海都是朝廷各处发生的动乱和事故。

儒家主政已一千多年,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做到张驰有度,天下稳定。然而面对这次席卷天下的动乱,却是束手无策。儒家向来相信,只要天下民心稳定,那么就没有什么,能左右天下,令天下动荡。然而曾几何时,儒家在一心治理天下的时候,却不知不觉中,成了“民心”的破绽。

这些方外宗派,只是派出刺客刺杀各地的儒生,却无形中,搅动了天下苍生亿民的“民心”。这对于儒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讽刺。

如今,朝廷由兵家主政,面对来势汹汹的方外宗派,儒家一脉,几乎完全架空,无所能为,只能看着事态的发展。这对于儒家来说,不得不说是个极大的讽刺!

“唉……”李公估叹息一声,揉了揉眼睛。这个天下不只乱了民心,连他多少年自律修养,养出的心性,也跟着乱了。

“大人……”一阵敲门声响起,是个府中女婢的声音。

“进来吧。”李公估睁开眼来。

“大人,府里的厨子李伯他们,烧了点菜,让给大人送来。”女婢说着,将菜盒打开,几个清淡的素菜,还有一碗鸡汤。

“这是?”李公估望着鸡汤,皱了皱眉。

“大人这段时间,都没睡好。小的们看在心里。特地为大人准备的。”女婢道。

李公估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点了点头。

“大人,这汤很新鲜,你趁热吃点吧。”女婢欢喜道。老儒臣笑了笑,没有拒绝这份善意,接过勺子,浅浅的勺了些,浅尝辄止。

“怎么样?”

“嗯。可以。”老儒臣点了点头。

“大人,你的筷子。”女婢又将筷子送上。然后静立一旁,默默的看着这位朝中德高望重的大人,吃着素淡的饮食。李公估吃的很慢,细嚼慢咽。每一口,都嚼碎了,才吞咽下去。与别的无关,这是一种细节处的养身之道。看着府中的老大人终于似乎有些胃口了。一旁侍立的女婢,也不禁暗暗欢喜。自从六部被毁以来,府中上下,都看得出,老大人整日忧虑,坐立不安,都暗暗着急。眼前这一幕,对府中上下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不过,这份欢喜并没有持续很久。李公估挟起筷子的手,突然一颤,便定格在空中,一动不动。女婢敏锐的感觉到,李公估的素袍下的身躯,微微的颤抖着。他的脸色,也瞬间苍白,没有一点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