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315章 报复(第2/3页)

十三军捣毁风军弹药库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一下子在宁南国内传开,朝廷震惊,百姓震惊,所有人都很震惊。

谁都没想到,在战场上往往一溃千里、素有不死军团之称的十三军,这次竟然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匪夷所思,难以想象。

当然了,与震惊的宁南人相比,风军这边就是震怒了。

气急败坏的风军先是扬言,必让十三军团为此付出惨痛之代价,而后,风军更是开出巨额的价码,买查斯坦的项上人头。

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风人还是宁南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能向风军献上查斯坦的首级,便可获得白银十万两的奖赏。

风军的造势,也等于是旁敲侧击的印证了查斯坦这次的战果之大,是真的把风军打疼了,也把风军给打急了。

接下来,风军对十三军不依不饶的追杀,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以查斯坦为首的十三军团,撤回到辛城驻地的大营后,仅仅过了三天,风国便举大军,浩浩荡荡的前来进攻。

十三军团又哪里敢正面迎战,全军将士舍弃营地,向北逃窜,由江陵郡进入到白沙郡。

白沙郡这边,早就接到了朝廷的调令,以郡守张之崇为首的地方军,协助第十三军团,合力阻击北上之风军。

张之崇在白沙郡集结的地方军数量还真不少,足有五万将士,十三军也有十万人,合到一起,有十五万之众。

而风军这边的先头部队,是由贞郡军第二军团、中央军第十一军团,以及刚倒戈过来的第二十二军团组成的混编部队,兵力合到一起,还不足十万人。

十五万人处于守势,做好防御工事,抵抗不足十万前来进攻的敌军,应该是处于绝对优势才对,但实际的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风军刚抵达战场,不用麾下的将士们请命,查斯坦自己就觉得脖子发凉,后脊梁一阵阵的冒凉风,果断下令,全军退出防线,继续向北逃窜。

十三军团的突然撤离,等于是把地方军卖了个彻底。

五万的地方军,独自迎战风军,又哪里能抵挡得住?

不过,此战风军打得并不轻松,更确切的说,是风军这边的弹药明显不足,以前战场上风军常用的火力压制战术,现在完全没有,就是靠着将士们向前硬冲,去与宁南守军近身打肉搏战。

此战风军能取胜,完全因为对面是地方军的关系。无论在武器方面,还是在将士的战斗素养以及作战经验上,地方军都远远不如中央军。

在战场上,看到很多风军都是提着铳剑,瞪着血红的眼睛,不管不顾的直接往前冲杀,没等风军到近前,地方军兵卒已先被吓得两腿发软。

再加上十三军团又突然临阵脱逃,也大大影响了地方军的士气,此战,地方军布置的防线,在经过风军的三轮猛攻之后,彻底土崩瓦解,五万将士兵败如山倒,被风军兜着屁股追杀,最后侥幸逃脱者寥寥,连白沙郡的郡守张之崇都被风军生擒活捉。

张之崇一部战败,使得白沙郡境内再无抵抗风军之力量,风军长驱直入,继续追杀第十三军团,由白沙郡的南部,一直追击到白沙郡的北部,一路北上,真如入无人之境般。

白沙郡距离宁南军的都城天京可不算远了,之间只隔了一个同兴郡,如果风军追杀十三军团进入同兴郡,那么距离天京可就剩下咫尺之遥了。

这时候,有观察敏锐的宁南大臣已意识到,都城现在很可能正处于极度的危险当中。

在朝堂上,首辅大臣冠玉便向长孙伯昊提出,风军北上,名为追杀十三军团,实则目标很可能就是天京。

对于冠玉的说法,外务大臣张九维嗤之以鼻,老头子摇头晃脑地说道:“风军有多少兵马?不足十万!风军的装备如何?弹药不足、粮草不济!这些在白沙郡的战报当中,可是都有提到的。而我国都城这里,可是有最精锐的第一军团,还有更加精锐的五万禁卫军,林林总总的兵力加到一起,足有二十万之巨,装备精良,弹药充足,城内囤积之粮食,更是足够全城军民半年所需,风军要来攻打京城,岂不是自寻死路吗?冠大人如此危言耸听,可是在欺陛下年幼?”

要说在宁南朝堂上,最有本事的大臣,就非这位张九维莫属。在皇子渊一系的大臣当中,随着长孙伯渊战败流亡后,无不纷纷落马,只有这位张九维,凭着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还在外务大臣这个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更有趣的是,长孙伯昊对他非但没有敌意,反而还把他视为近臣。

能言善辩,是外交官的特长,而张九维,无疑算得上是其中之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