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271章 攻破(第2/3页)

上官秀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都未等到第二天,当晚深夜,便派人把达尔登及其家眷装上马车,送往北郡,再从北郡南下,去往上京。

达尔登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看似天衣无缝的手段,在上官秀面前完全失效,反而还把锡格兰给推上了杜基的王位。

翌日,风军请来裁缝,为锡格兰量身,与此同时,亚马尔派出手下人,给各地的反抗军传信,杜基即将有新的国王,那便是五王子锡格兰。

锡格兰继承杜基王位的消息,可谓是一传十,十传百,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杜基各地。

杜基即将拥有新一任的国王,无论是对各地的反抗军,还是对各地的杜基百姓,都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听闻消息者,无不欢欣鼓舞,甚至是张灯结彩的庆贺,各地反抗军也开始纷纷向哈吉云集过来。

反抗军的首领们在谋求国家独立的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勤王伴驾,立下不世之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前程,现在机会来了,人们又哪能不积极表现。

三日后,风军打着勤王的旗号,直取哈吉。

兵临城下,风军并未着急向哈吉发动进攻,而是驻扎在城外等。

接下来的几天,距离哈吉较近的几支反抗军陆续抵达,与风军汇合。几支反抗军的兵力加到一起,足有五万之众,虽说武器装备差到了极点,但五万多人的战力也不容小觑。

原本远离战争的哈吉,一时之间变得风起云涌,各路大军云集。

自从锡格兰被上官秀打了一顿,紧接着又被他推上王位之后,锡格兰在上官秀面前,完全是一副老鼠见了猫的姿态,说话时都是轻声细语的,态度谦卑到了极点,大气也不敢喘一下。

锡格兰对上官秀的态度,让各支反抗军的首领们都清楚的认识到了一点,自己的仕途与富贵,新国王未必给得了,能给他们这些的人,只有上官秀。

反抗军与风军汇合到一起后,竭力讨好锡格兰的反抗军首领不能说没有,但绝对是少数,大多数首领都是想尽办法的去讨好上官秀,向上官秀表明自己的忠心,和与宁南人死战到底的决心。

上官秀表面上乐乐呵呵的,对谁都是和蔼可亲的态度,但他的心里可是有一本帐的,谁亲近他,谁亲近锡格兰,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风军驻扎在哈吉城外的第六天,终于对哈吉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这次的进攻,风军没有发力,确切的说,风军的步兵没有直接参与进攻,只有炮兵做了火炮支援,在前线冲锋陷阵的都是反抗军。

结果一天的激战打下来,有两名反抗军的首领阵亡,巧合的是,这两名反抗军的首领都是亲近锡格兰的人。

做战后休整的时候,由于这两支反抗军的首领阵亡,群龙无首,上官秀顺理成章的对其进行整合,将两支反抗军的将士打散开,分配给其它几路的反抗军。

被分配到兵力的反抗军,无一例外,都是亲近于上官秀的。而作为国王的锡格兰,对于上官秀的做法,竟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满和反对。

如此一来,人们就看得更加清楚了,只有投靠上官秀,自己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而背弃上官秀,或者暗中与他为敌的人,恐怕都活不长久。

在锡格兰没有登顶王位,各地反抗军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艰难时期,反抗军的首领们或许真的是在为了国家,为了谋求自主与独立,去和宁南人拼死拼活的战斗。

而现在锡格兰坐上了王位,杜基的复国眼瞅着已指日可待,这时候人们的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已不单单是为国而战,更多的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战,要为自己当初的出生入死收取相应的回报。

这,便是人性,亘古不变的人性。

此时,还能坚定不移站在锡格兰这一边的人,只有亚马尔。

当然,亚马尔对锡格兰的誓死效忠,也让他成为上官秀的眼中钉,肉中刺。

只不过亚马尔的身份比较特殊,现在,他已经成为杜基复国最大的功臣,上官秀想直接除掉他,必然会落人口实。

好在还有宁南人,要除掉亚马尔,上官秀并无需要亲自出手。

哈吉之战的第十天,云集到哈吉的反抗军数量更多,兵力已激增到十万以上,直到此时,上官秀才觉得,该是己方全力进攻哈吉的时候了。

大举进攻之前,上官秀还特意派出杜基使者,到哈吉防线前喊话,讲明五王子锡格兰现已是杜基的新国王,劝说那些仍效忠于宁南的杜基义军倒戈。

接下来的三天,哈吉防线内的杜基义军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逃兵,叛逃的杜基将士,有时候都是成营、成兵团的投靠到风军这边。这就是锡格兰带来的国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