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219章 弹劾(第2/3页)

“末将愿追随洛将军,誓与敌军,死战到底!”聂震诸将异口同声道。

中军帐内的喊声,外面的将官们也都听得清清楚楚,听到‘洛将军’的称呼,人们面露喜色,纷纷单膝跪地,大声喝道:“我等愿追随洛将军,与敌血战,宁死不退!”

罢黜石骁统帅之职,推举洛忍接任,这件事,并不是上官秀的命令,而是该当和子隐一手策划的,之所以能如此之顺利,主要也是因为石骁在军中激起了众怒。

上官秀传给石骁的书信,石骁有看,下面的将领们也都有看,但石骁却把上官秀的书信当成了笑话,每打一场胜仗,他总是要把上官秀的书信拿出来冷嘲热讽一番。

虽没把话说得太直白,但表露出来的意思却很明显,怎么样,你让我不要贸然深入,可事实证明,你是错的,而是我对的,宁南军在我面前,完全不堪一击。

对于石骁的目中无人,下面的将领们都是敢怒不敢言,结果齐奥之战的惨败,整整一个集团军被打没了,这成为让将士们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出来的导火线,此时该当和子隐提出来罢黜统帅,可谓是一呼百应。

洛忍接任全军统帅后,立刻着手巩固己方防线。洛忍布置的防线很有意思,许多地方的防线都是两边宽,中间窄,看上去,呈竖立的八字形,好像一个口袋阵。

只不过这个口袋阵是没有底的,只要宁南军能顶住口袋阵两侧防线内的风军攻击,便可以顺着口袋阵的底部突杀出去。

事实上,宁南军也的确做了这样的尝试,结果在风军防线口袋阵的底部,突然冒出来了无边无沿的贝萨重装骑兵军团,金斯克城邦军!

在突破风军防线的时候,宁南军为了保证速度,少受到攻击,都是轻装上阵,并未携带火炮。

而没有火炮辅助的步兵,在重装骑兵面前,真如同草芥一般,重装骑兵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只一走一过就把步兵给踏平了。

这一场突围战,最终以宁南军的败退而告终。

此时,由上官秀统帅的第四、第五军团已进入风国的宁郡,即将抵达杜基,留给宁南军突破风军防线的时间已经不多。

辛继瑶在探明白风军防线的虚实后,集结七个宁南军军团,外加三个义军军团,对风军防线发起了猛攻。

所谓的义军军团,就是由宁南人担任统帅,兵卒的主体由杜基人组成的军团。

这一场交战,风军是以五十万打宁南方的百万大军。

双方的这场战役,拼杀最激烈的核心地点是马萨拉城。

马萨拉城位于宁南和杜基交界处,即是两地通商的重镇,又是连接两地道路的交通枢纽。对于宁南军而言,攻克马萨拉城,不仅能撕开风军防线,而且己方大军还可以走平坦的大道,快速撤退回宁南本土,同样的,对于风军而言,只有守住马萨拉城,才能将宁南人死死顶在杜基境内。

此战,双方都是势在必得,没有退路可选。

马萨拉城战役刚开打的时候,宁南军投入的是两个宁南人军团和一个义军军团,风军这边则只有第十军团。

以十万人驻守的城邑,抵御三十万大军的进攻,此战之艰难,可想而知。

开战之前,聂震给洛忍传书,请求增援。很快洛忍就给聂震传了回书,直截了当的说明,自己现在一兵一卒也派不过去,而第十军团必须得守住马萨拉城,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若马萨拉城不保,被宁南人打开了豁口,聂震可以不用再回国了,或者可以让下面的亲兵把他的遗体送回国内。

洛忍并不是刻意针对聂震,这就是洛忍打仗的风格,总结起来就两个字,刚猛。

主攻时,他想要打下一地,哪怕下面的将士们都拼光了,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也要把这个地方拿下,坚守时,他也是同样的作风,我让你守住的地方,你就得给我守住,否则你要么阵亡,要么自裁,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洛忍的回书传到马萨拉,传到第十军团将士的手里,人们在感到失望和绝望的同时,倒也横下了与敌死战的决心。

在战场上,洛忍的六亲不认是出了名的,他下达了死命令,那真就是死命令,没有回旋的余地。

与其战败,被他军法处置,还不如与敌人拼个同归于尽,这样起码自己能以英烈的身份,进入英烈堂,为家族增光,也为后人所膜拜。

战斗打响后,宁南军主力并未上阵,派出义军打头阵,探马萨拉防线的虚实。

由杜基人组成的义军,战斗倒也不弱,主要是宁南人对他们的下手太狠了,义军的每个营后面都跟着宁南人的督战队,交战时,只要督战队吹响进攻的号角,杜基人就得往前冲杀,谁若是临阵脱逃或者畏缩不前,督战队在后面就直接开火射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