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捕头·中 第十六章 相思不可言(第8/14页)

“刺探这事做什么?”晚镜瞟了他一眼,“如今我虽是公主,但他毕竟也是皇上。留心出结果了又如何?”

“好奇罢了。听戏文评书里,皇上微服出宫多是为女子,你这皇兄却是与一男子,以前苏绎……”林钰说到这儿猛地停了下来,看了晚镜一眼,“西京无聊而已。”

晚镜垂眸默然片刻,幽幽地道:“许是宫里更加无聊。每次我进宫的时候都觉得那地方森冷,设身处地地想想,觉得他纵然是一国之君却也孤单堪怜,早慧也罢,老成也罢,说到底还只是未及弱冠的少年而已。”

林钰摸了摸鼻子:“是我玩心太重。罢了,这事我不提就是了。”

晚镜沉默着点点头,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她总觉得苏缜与张禾是有些相似的,同有一种在喧闹人群中也会跳脱出来的孤单色调。但苏缜可能要比张禾幸运许多,毕竟是要大婚了,但愿蒋熙元的妹妹是个解语知心的姑娘吧。

被太阳照得白花花的管阳城市集街道上,蒋熙元拎着他的摆件,夏初揣着她的坠子,两人吃罢了那所谓的“葫芦宴”,一路慢悠悠地晃荡着往衙门走。

“噱头。”夏初道,“我以为吃的是葫芦,结果只是把菜品放在瓢里。”

“葫芦上都雕着故事画,品菜、赏画看看风花雪月的故事,管阳城文人士子的一桩风雅事。你怎么这么大意见?”

“做菜就好好做菜,画画就好好画画,弄得吃也吃不尽兴,看也看不真切,文人士子真好哄。”夏初皱了皱鼻子,“再说,大人你就没有什么不好的联想吗?”

“什么联想?”

“什么东西用瓢喂啊!”

蒋熙元心里这个郁闷啊!这顿饭吃的,真冤。

他再次疑惑自己到底为什么会喜欢夏初,这个穷气、固执、牙尖嘴利的家伙,而且完全的不解风情,什么精致的东西到了她那儿都要以实用价值去衡量。

书读得少,字写得丑,除了会破案根本就是一无是处。

“大人你嘟囔什么呢?”夏初捏了捏蒋熙元的胳膊,微仰着脸看着一脑门子阴云的蒋熙元,“偷偷骂我呢吧?”

“何必‘偷偷’骂你。”

夏初朗声笑了起来:“等葫芦长成的季节,我给大人你做顿真正的葫芦宴。”

“葫芦能吃?”蒋熙元转头看着她。

“当然。”夏初也看着他,“青葫芦去皮刨成丝,新鲜的时候可以拌馅蒸包子包饺子,晒干的葫芦丝蒸肉烩菜都很好吃。”

明晃晃的阳光下,夏初的眼睛和笑容都很生动,有一丝自得,仿佛在说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好像夏日里山野田边绽开的金露梅,生机勃勃得耀眼。

蒋熙元心跳错空一拍,笑了笑又转开了头。

回到衙门时午时还没过。夏初和蒋熙元气儿还没喘匀常青就回来了,走进来的时候步子迈得很大,衣袂翻飞,浑身上下写满了得意。

“大人!头儿!”常青举起手臂来大声地打了个招呼,三步并作两步进了屋。

“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夏初诧异道。

“嘿嘿。”常青坐在下手座上,喝了口茶道,“我就没去柳家堡。”

“什么意思?你没去?!你没去你……”

“别急别急。”常青摆摆手,“是这么回事。我跟管阳捕快到了梁城,先去了衙门,把刘县令的信笺一递,人家挺痛快地就遣了个捕快跟我们往柳家堡去。我路上就跟这俩捕快聊天,那俩人说最近京畿的衙门都在忙乎赈兴州旱灾的事。”他看了一眼蒋熙元,“就是大人您督办的事。”

“说你自己的事。”蒋熙元皱了皱眉头,“说重点。”

“是。那梁城捕快有点抱怨,说京畿今年也旱,入夏后还没下过雨,仓粮都给了兴州,要是今年京畿粮食也歉收了,倒不知道找哪儿来支援京畿了。”常青说到这儿就停了下来,看着夏初挑了挑眉毛。

夏初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愣了半晌后眼睛一亮,一打响指:“明白了!”

常青嘿嘿地笑,夏初也嘿嘿地笑。蒋熙元一头雾水地看着他俩,问夏初:“你明白什么了?”

“事情串上了。”夏初扶着桌子站起身来,“大人,我要回京!您跟我一起吗?一起的话我路上跟你细说。”

蒋熙元也站起来:“现在就走?你这脚还瘸着呢。”

“现在就走。”夏初回头冲他一笑,“要辆马车嘛,多大的事儿呢。”

刘县令听说蒋熙元要走,便准备了一辆马车,又找了个好的车把式。车上没塞什么贵重的礼物,而是放了不少管阳当地的土特产,核桃蜜枣之类的玩意。

这事儿办得就比较有心机了。蒋熙元不是寒窗十载考取功名做上来的官,世家子弟,根本就不把钱放在眼里,说不好听的,你咬碎了牙花千两银子给他送个礼,人家可能还嫌你俗,搞不好还要质疑你的动机,闲着没事了再查查你财产的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