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矫枉须过正(第4/4页)

这不正是识时务的俊杰应该做出来的选择吗?

郑成功为何纠结?

为何难以决断?

他决断的是什么?

或许临终之间,才是他郁结成疾的根本原因——他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放,而是……正国法!明廉耻!

联系着军正司送来的秘报中所提郑成功的遗言,朱明忠自觉羞愧的同时,又想到万年朝廷颁发的旨意,心思略微一沉,若是让他们如了愿,又将至郑成功于何地?

郑芝龙无罪?

郑经无过?

若是如此,上行下效,将来世人岂不又为自己的无耻,找到了理由和借口!

有时候,做人,还是固执一些的好。

至于什么“圆滑”!

不要也罢!

冷笑着,朱明忠的目光变得的越发的坚毅起来,他知道,有时候,人必须要做出一些选择,识时务者或许是俊杰,但是现在……他不想为这个俊杰!

便是国人,这个“俊杰”,也不能当,中国人,在大多数时候,总是太会忍、太能忍,太过“识时务”了。或许这样做有些矫枉过正,但是很多时候,矫枉必须过正,要不然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效果!尤其是在面对所谓千年的“传统”,更是如此!矫枉不过正,就不能矫枉!

半个小时后,在回到房中之后,朱明忠立于桌前,沉吟片刻后,在奏折上写出了一句话,然后对门外的侍卫说道。

“立即把这份折子送到万年!派快船!”

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送出去,作为上疏奏折,按照府中的规矩,还有需要经过一次查验,已免被有失礼的地方,而刘灿正是负责为其奏折润笔之人。看到奏折的内容后,他立即去见大王。

“大王,此折绝不可上!”

“为何不可?”

朱明忠看着面前年近五十的刘灿,他是大儒刘宗周的儿子,明灭后刘宗周绝食而死,也正历如此,在朱明忠看来,刘灿应该更能理解自己。

“郑芝龙,身受国恩而降清,我大明多少百姓因而身死?此等汉奸,若是其情可悯,那为清虏残杀的千万百姓,谁人怜悯?郑经身为世子,理应监守南都,免闽王后顾之忧,可其宣淫如此,非但狎女淫母,到狎而生子,如此若继闽王之位,闽王在天之灵,何以瞑目?”

历声道出这番话后,朱明忠看着开口欲言的刘灿,然后摇头说道。

“孤知道你想劝孤,既然事以至此,又必为此伤了和气,为何不能退上一步。可,若是今日朱某退了,那就是当真对不起兄长,对不起起天下了……”

“大王,若是此疏一送入朝廷,非但淮闽两藩自此决裂,甚至还可能会令方今天下大好局势为崩坏,臣,请大王以大局为重!缓上此疏!”

“以大局为重……”

长叹口气,朱明忠朝着远处看了一眼,

“这些道理,孤不是不懂,以大局为重,若非是以大局为重,朝廷又岂会赦郑芝龙不赦之罪?大嫂又岂会同意郑经继位?所谓之大局,不过只是世人之利益,不过只是圆滑处事之借口,做人以方!有时候,做人还是方方正正一些的好!”

扭头盯着刘灿,已经打定主意要矫枉过正的朱明忠说道。

“送万年吧!”

“大王,此疏臣决不同意递出,”

仰起头刘灿直视着大王说道。

“若大王一意孤行,非得由众参军决断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