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迁怒(第3/5页)

封炎应了一声,先把端木绯送进了内院,然后才调转方向,去了皇帝住的含晖堂。

內侍把封炎领到了东次间,里里外外服侍的內侍宫女们全部噤若寒蝉,空气中透着一种压抑的气息。

便是不看皇帝,封炎就能猜到皇帝的心情很不好。

屋子里有不少人,除了皇帝外,应天巡抚、蒋州总兵、姑苏知府等当地官员以及魏永信、程训离、文永聚等几个随驾近臣也在。

封炎如闲庭信步般走到了皇帝跟前,抱拳行了礼:“皇上舅舅。”

“阿炎,”皇帝看向封炎时神情冷淡,透着几分不耐,“你刚才去哪儿了?”

垂首立在一旁的文永聚飞快地瞥了封炎一眼,心里暗自冷笑:这个封炎,终究是年纪太轻,行事轻狂。谁不知道皇帝这些天心情不好,大伙儿都是夹着尾巴做人,不敢乱跑,他倒好,皇帝宣他,他人竟然不在,一早就跟端木绯跑出去玩了。

机会送到眼前,文永聚又怎么肯放过,不动声色地挑拨了几句,皇帝果然不悦。

文永聚殷勤地给皇帝换了一盅茶。

封炎还是神情自若,他满不在乎地耸了耸肩,“皇上舅舅,我闷得慌,出去随便逛了逛。”

皇帝慢慢地转着拇指上的雕龙翡翠玉扳指,静静地看着封炎,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

文永聚目露期待之色,暗暗地捏着拳头,他本以为皇帝会斥责封炎,结果皇帝什么也没说,只是淡淡道:“阿炎,坐下吧。”

皇帝一边说,一边端起了文永聚刚递来的新茶,慢条斯理地饮着茶。

文永聚脸色微僵。

封炎看也没看文永聚,谢恩后,就在一旁的一把红木雕花圈椅上坐下了,神情惬意。

封炎如何不知道皇帝对于自己的不喜,这种不喜令他这么多年来举步艰难,但有时候这又是他的一项利器——对于皇帝而言,只要自己没造反,为了仁君之名,皇帝就不会对他怎么样,更何况皇帝才刚刚为崇明帝正了名,这个时候皇帝只会“避嫌”。

皇帝浅呷了两口热茶后,就慢慢地放下了茶盅,目光看向了正前方头戴乌纱帽、着团领衫、腰束花犀的应天巡抚,道:“叶承泽,你与阿炎说说吧!”

应天巡抚叶承泽对着封炎拱了拱手,就说起来龙去脉:“封公子,经本官派人仔细查证,已经确定那日风陵舫之所以会沉船,乃是乱党白兰军所为。”

“当日,白兰军的乱党瞧准了当天画舫上都是权贵、宗室和江南的高官子弟,所以,就派人装作船工混进了风陵舫。”

“他们在风陵舫开到湖中心时,悄悄跳入湖中,并潜到船底在船尾砸出了一个洞,才导致船体进水,最后沉船太湖。”

说话的同时,叶承泽的神情越来越凝重。

江南几州这几年一直有白兰军的乱党在民间行走,假借“弥勒下生”宣传教义,蛊惑人心,也蒙骗了不少无知百姓加入白兰军,这些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没想到在皇帝来的时候,闹了这么大的一出……

只是想想,几个当地官员就冷汗涔涔,背后的中衣不知不觉中就汗湿了一片,心里惶恐、不安、后怕、庆幸等等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这件事可大可小,往大的说,是他们江南几州的官员失职,督管不利,才导致白兰军的乱党日益壮大,皇帝便是降了他们的职,撤了他们的官,那也是有理有据;往小的说,无论如何,那天风陵舫虽然沉了,可是总算没有什么伤亡,只是虚惊一场。

包括叶承泽在内的当地官员至今心还悬在半空,不上不下的,悄悄地打量着皇帝的脸色。

皇帝面沉如水,一想到江南繁华之地,竟然潜伏着白兰军这等逆党,还敢在他御驾亲临时,对他的子女下手,这如同想断他手足般。

可恨!真真可恨!

皇帝的脸色更难看了,心口似有几簇火焰在灼烧着。

他定要把这帮逆党统统连根拔除!

皇帝以茶盖拂去漂浮在茶汤上的浮叶,一下又一下,抬眼看向封炎,又道:“阿炎,你年纪轻,还需要多多历练,朕已经下令施总兵和于参将负责剿匪的事,你也跟去吧。”

蒋州总兵施仁武和于参将立刻就对着封炎拱了拱手,算是打了招呼。

文永聚在一旁看着,从头到尾都没有插话,脸上平静得很,不见一丝惊讶。

毕竟,这也不是封炎第一次负责剿匪了。

皇帝对这个外甥一向“委以重任”,这是皇帝的心病,任谁也“治”不了。

即便是端木绯身后有岑隐撑腰,那又如何?!

她还不是被皇帝赐婚给封炎,这也就让封炎、端木绯与岑隐之间形成了一种微挑的关系……要是自己运作恰当,没准可以把封炎这把火烧到岑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