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跟上新纪元的大节奏!

在南海岛燧石航天总部的航天系统大佬们,迎来了特别幸福的时光。

难道说,燧石航天真的是个搞航天特别有氛围的地方?

虽然燧石航天在有些方面是更先进的,但大家的交流,就真的这么有效果?

一时之间,有些人都舍不得离开这块宝地了。

真实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顾松在这里,开了天线充当经验宝宝。

趁控制机械臂把赵鸿涛带过来的各种设备魔改私人飞机的空隙,让这些航天大佬先过过瘾。等回去之后一对比,会不会觉得好像在燧石航天搞研究更快活?

交流访问团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边,他们本身就是先到的。体会了三天非常带感的灵感爆发时间,这些人并没有恋恋不舍,兴奋异常地走了。

毕竟有很多想法要回去验证。

顾松多留了一天。

私人飞机的魔改还会有很多细致活,那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顾松只把要替换的几样关键设备先安装上去调试好。

剩下的工作,就可以在燕京的时候远程遥控解决。

多留的这一天,是跟范元白最后把燧石空间城第二批关键舱段的设计细节沟通好。

范元白感觉自己已经暂时没有更多问题了,才疑惑地问:“先说好,我不是怀疑你的能力。但这样慢慢来,这个空间城,我死之前建得好吗?”

顾松斜睨了他一眼:“你不是说将来还要被我冷冻起来吗?你这样的人物,怎么会想到死?”

“开玩笑的话,你还拿来挖苦我。”范元白不以为意,“我是说真的,你肯定是有全盘计划的,但现在好像除了我,也没有别的团队在负责其他舱段的总装调试。照现在这个节奏,这一年也完成不了几个舱段,距离燧石空间城那么庞大的规模,那得多少年?别说马斯克不信,我有这种疑惑很正常。”

顾松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完全版的燧石空间城,中间的舱段,可不是现在送上天的这些直径只有几米的小玩意。

现在上天的这些舱段,只要是用来提供燧石空间城最初始阶段的能源、控制、货物存储等等这些功能。

现在的第一个阶段,先以这些核心舱段,组成一个类似十字截面的结构,在纵横两条线上都达到近百米的长度。

然后,就会以新材料桁架为粱,以这个截面十字构建一个扁扁的圆柱型空间。

到下个阶段,就是不断延伸这个圆柱形空间的厚度,最后形成长达500多米的主舱段。

不要说那个阶段。

就算是只完成第一阶段的事情,就会在太空上形成一个内部空间达到10万立方米的空间。

这是什么概念?

国际空间站的内部空间,不到1000立方米。

百倍的差距!

更加直观一点,10万立方的空间,相当于一个单层面积达到大几千平方米的三层大商场!

现在要在天上搞这么大的工程,需要把多少材料送上天?需要多少先进的技术?

这就是很多人看到燧石空间城的计划之后,觉得完全疯了的原因。

在地上建这么个商场,都得漫长的工期,这还是各种材料运输方便、人手充足的情况下。

所以马斯克会觉得燧石空间城的计划是不现实的。

面对范元白的疑问,顾松只是淡淡地说:“我自有办法。”

顾松这边,黑科技实在太多了。

为什么第一阶段一定不让任何第三方参与进来?因为到时候里面,由太先进的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大军,场面有点过于科幻。

24小时一直有机器人稳定、精确工作,这才是保证顾松能把这艘船造出来的第一个底气。

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把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技能先点亮给这个世界,才会让这样一艘飞船的出现,虽然太夸张但是也稍微可以理解。就像现在的烛龙2号,虽然运载能力达到了史上最强,但历史上毕竟也有接近的产物。

只有这样,才能一百多吨一百多吨地往上送货。

而建造它所需要的庞大材料体量和发射成本,就是顾松培育起那么些赚钱产业的缘由。

甚至于,为了让它尽量少受到干扰,还要以特别的姿态获得最高层的一些默许和支持。

顾松太难了。

就算现在千方百计地经营起这么一番局面,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产业升级超车、甚至更高层面的竞争绑在一起,那个最为核心的推进器也只能放在月背暗戳戳地搞。

因为那个实在理解不能。

飞船需要的不是硕大无比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它需要的是一个小型化的可控核聚变推进器。

这种50年又50年始终没搞出来,需要全世界一起合作慢慢推进的东西,突然出现了第三代最终形态的,时间上跳得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