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章 记者会(第2/3页)

牌子上有图片,也有文字。

不过即使如此,也没多少人能看懂,所以就需要解说员。

当解说的都是参加过实验学习的学生,最低也得理解自己所讲解的知识。因为听解说的不单单是记者们,还有不少得到消息‘不请自来’的其他实验室的人员,也就是同行们。

记者们懂的不多,问的都是外行话,比如胡一刀刚才就听过有个记者问,是不是燕老板的养牛场的牛以后也会用到克隆技术,以培育出更好的牛肉来,话语中充满了对自己以后吃牛肉会吃到克隆牛肉的担心。

外行的脑洞通常更清奇点,这个挺正常的。

对于这类问题,完全不用担心,稍微懂点技术的都能解答。但是那些不请自来的其他实验室的成员就不好对付了,他们问的问题通常就是实际技术方面,涉及的内容也比较深。

燕老板是完全不害怕技术泄露的,现场只能简单解说,不可能把实际操作步骤一点点的详细解说。讲解员也会选择大众更关心的问题来回答,对于实际技术上,反倒不是大众关心的问题——通常大众关心的是实际应用方面,就比如那个外行的问题。

这就好像通讯技术展览上,想对技术深度了解的人肯定是少数,更多人关心的是:自己以后的电话信号会不会好一点,能不能在一些偏僻的地方接打电话?

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吃鸡蛋的人多了,有几个去关心研究鸡的养殖技术的?

燕飞的要求是更多的对记者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因为他们问的问题,就是大众们关心的问题。至于说来‘取经’的同行们,只能先委屈一下,回头再说。

胡一刀他们一群学生羡慕的那些当解说的人,此刻站在牌子旁边,就和车展上的模特似的,不停的有记者拍照录像。

只有记者拍照并非是最让人羡慕的,关键是还有领导们和同行们。省农林牧科技等厅里的大佬们都有人来参加,甚至正府里的领导也来的不少——能填补空白的技术成就,是给全省都增加光辉的大好事儿,肯定都愿意来支持的。

燕飞接待的就是这些人,带着一群大佬们一边转着看一边当着解说员。

论技术层次,燕老板比参加实际实验的技术员们还要高点,当个解说员毫无问题。

而那些同行们,在听着解说的同时,不少人也在旁敲侧击地问那些当解说的学生们:你对这方面的了解挺深刻的,是不是有参加实验啊?

解说员确实都是参加过实验的,自家的实验室就有一个方便之处,只要在不影响实验的情况下,完全是放开了让大家观摩的。有时候那些简单重复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们轮流着试试手,尽可能地给大家创造机会去走上实验台。

内行和外行差别有多大都明白,几句话一说,是内行还是外行差不多心里都有谱了。

听说解说员就是实验人员,再一问就吓了一跳,有不少还是在读的研究生,甚至还有本科生。

一下子同行们的目光就热切了起来!

都不傻,只是扫视一圈就知道,大厅里的解说员数量明显超过一个实验室的正常技术员数量,哪怕是加上助手们。

有的同行还在一门心思提问技术上的问题,不过有些同行,眼神热切起来之后,立刻就提到了一个非常让人关注的问题:你这马上毕业了,分配到哪儿确定了吗?

胡一刀这些学生们听到这个问题,当时心都碎了!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人家问完这个问题,只要你回答个没确定去向,下一句人家就会开始邀请你将来去他们那,还会有一大串的优厚待遇条件:什么编制职称之类的基本问题都别拿出来说了,丢不起那人。开谈的问题怎么也得从住房说起,不然都对不起人家在填补空白的实验里有过实际操作经验。

要知道来的同行们,可不是燕飞这种只能给钱的。编制就是基本待遇,凡是编制带来的能分配的东西是一样不能少的。

正在给人当解说的燕飞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会场里‘自己人’还是挺多的,在别人看来,那些同行们干的,可不就是‘公然挖角’的事儿吗?

不过燕飞无所谓:谁想走就走,进了有编制的地方也是好事儿,我支持大家去找更好的单位。

一项大型实验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儿,否则燕飞都不用多建这两个实验室,直接用三岔河乡那个两人实验室的名义开始公布实验成果。

那些人挖走一个人最多在某个实验方面能学习点东西,或者是学点理论知识。对于落后点的实验室来说,提升是肯定有的,不过想追赶上目前燕飞这边的进度,那真不够——燕老板现在拿出来的东西其实是落后于恐龙世界的,要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