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庞发进场(第2/3页)

燕飞正听着,听他话锋一转,随即反应过来:“我一个人在这儿烧什么水呀?这不是西瓜吗?随便吃!”

马永明也不和他客气,从旁边拿起一个西瓜,一拳打上去,西瓜就裂开了几道口子,用力一掰拿一块儿啃着继续说道:“他现在批发这价钱,自己根本挣不了几个钱。以后也不会每天都能卖这么多。天热以后摆着零卖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堆一天下来肉都臭了。说实话这么干,还不如以前你一头牛一头牛的杀,他卖完生肉卖熟肉,那些牛杂牛头肉加起来,比这都赚钱。”

“那你说咋办?”燕飞问道。“以后还给他一头牛让他去慢慢卖?”

“你要这么和他说他肯定不干。”马永明看他还没迷糊过来,就耐着性子继续说道。“要不你干脆让他来这儿给你帮忙,你给他发钱,你有啥想法给他说清楚,也别让他觉得自己卖不完没法和你交差啥的。你这现在我看那几个人也有点不够手,让他过来也省得他天天等你有活儿了喊。”

“我给他牛肉,他随便加点钱也比干活多呀!”燕飞不解。

“都给你说了,他觉得他欠着你家人情,挣着钱也怕卖不完耽误你的事儿。你说这一车西瓜下乡跑一天能挣多少钱?还不是想着你不卖糟蹋了。我看你生意越来越大,以后肯定也不会只给干活的发那点钱。让他跟着你干,收入也稳定点。这小子年龄也不小,该稳定下来结婚了。他就是文化水平低点,其实做个生意脑子也活络,跟着你也算是个帮手。”

马永明歇口气继续慢慢地说道:“他现在折腾的再厉害,也是靠着你吃饭,现在你还能需要他帮忙,以后你生意做大要是联系上大客户,直接来大车把你所有牛肉都拉走了呢?再说你牛肉越卖越好,以后不打算卖生牛肉,只卖牛肉干了呢?就和你刚说的那样,你能给点牛肉让他自己卖,那他和找你要饭啥区别?他也没那脸那么干不是?还不如现在就让他过来,以后你生意做大,他就算跟着你干,也比自己瞎折腾强是吧?”

燕飞听明白了,这是马永明觉得庞发就这么西一榔头东一棒槌的干着,不够稳定。

这是一个一切都要求稳的年代,能进国企端上铁饭碗挣三百,也不进私企挣三千。除非是家里的确缺钱逼急了,否则大部分的选择还是铁饭碗。即使是现在已经很多国企都没活儿干,还照样有人为了个指标拿着钱挤破脑袋往里面钻。

实际上有时候年轻人会觉得很难理解这个事儿。花大几千块甚至几万块钱,买个指标去上班。然后一个月发几百块,有的掏钱多点的,算算靠那点工资,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不吃不喝,都挣不回来自己花的钱。可依然有人愿意去买这个指标。

相对于做小生意,还是庞发这种到处跑着的流浪小商贩,燕飞的养牛场现在就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都觉得他现在越来越挣钱,以后生意会越来越大。对于没别的选择的人们来说,能在养牛场拿个安稳工资,也比做个小商贩强多了——哪怕这小商贩挣的钱比工资多的多。

每个时代的人想法都是不一样的,这年头哪怕是已经要破产根本发不下来工资的国企员工,也比在街上自己开个商店的显得有身份有地位,因为那是公家的。就连找对象也是,只要是上班的,就算明明都知道是工资都发不下来的,也比做生意的容易找——直到后来呼啦啦都被下岗赶出去蹲家里,那会儿才知道说什么都晚了!

看马永明就知道,他一个包工头也算有钱,结果要不是靠着坑蒙拐骗的,现在他那媳妇儿还不一定是谁的呢?

说这么多,其实根本原因就二条,一是现在的人都是从穷日子过来的,心里没安全感,总想找个能稳定吃饱饭的地方;二是人们的传统思维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永明这么说,就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其实还真有人问庞发,你和燕老板关系也不错,牛肉啥的都让你去卖,怎么不让你也进养牛场干活啊?

这理叫个没法说。

燕飞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就说道:“那发哥什么意思?”

“你不开口他好意思自己提吗?你找他说去。”马永明笑着说了一句,转身开始招呼几个工人。“行了行了,差不多了咱们先干正事儿,赶紧扯下线准备挖地基,估计一会儿砖沙水泥就送过来了……”

燕飞则是跑过去凑到庞发身边:“发哥,和你说个事儿……”

庞发有些不好意思:“你别听你明叔瞎说,我现在这样就挺好的!”

燕飞直起身,指着这一大片瓜地说道:“这边大棚都盖起来,我还得找人来种蘑菇。找的人还得学会之后能教给别人,以后乡里那些给我养牛的,一个人弄个半亩三分地的,多少种点都是收入,也不怕牛粪没地方用了。我这现在能替我在附近出去跑着办点事儿的,就黑子能指望得上,别人都还不行。正好你还嫌现在这么干没意思,那干脆搬来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