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审慎的乐观(第2/3页)

“这其中,金融方面的努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对房地产市场的将来,还是持审慎乐观的态度。”

要说我们国家起步晚,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日本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国家肯定会吸取,比如,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使得日元资产吸引力增强;又比如,为了缓解日元升值后的经济下滑和通胀压力,日本央行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进一步大幅助长了资产泡沫……

关于这些经验,行长自然比冯一平清楚,倒是冯一平说的将来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形式和那几条意见,对他有些参考作用。

“如果连你这个现在就对房地产发展持很大意见的人,都对未来不是那么悲观,那这是一个好消息。”行长说。

对于房地产的发展,国内的经济界,现在还没有类似冯一平这样泼冷水的言论,出来发表看法的,大多数都是在鼓吹——不排除他们这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可能。

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能安于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都在用各种渠道和手段,把自己的研究,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

“你说的廉租房和经适房,香港和新加坡都在采取这种措施,这确实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减轻居民负担的有效措施。”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和新加坡建立了干部培训和交流机制,对新加坡的一些先进经验,国内的很多干部都不陌生。

行长这里有些话没说,其实,早在94年,几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不过,推行得相当不得力,而且,大多数时候,它也不是以经适房的面目出现,而是“安居工程”。

至于廉租房,那就更是没什么进展,连经适房这种半计划半市场,地方财政多少有利可图的商品房,各地都推行不力,遑论基本靠政府投入的廉租房了。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们国家的住房保障制度,最好还是应该以廉租房为主,经适房的申购资格认证,问题会比较复杂。”

这他说得其实还非常客气,经适房发展到后来,好多地方完全走了样,要么,彻底沦为一些机关单位的福利,要么,政府把资格审查工作干脆甩给开发商,导致各地出现了很多开着好车住经适房的现象。

而且经适房的定价,对于很多有需求,但收入又低的家庭来说,依然买不起。

这其中的关碍,行长自然是一想就明白。

不过,明白是一回事,想改变,或者是能不能改变,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除了这些,你还有没有其它意见?”行长问。

“行长您也清楚,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全局的、系统性问题,以我现在的水平,还想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法来。”

话说,这也不是我应该操心的事。

“还是个人的看法,金融机构在这里面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着行长嘛,当然还是说金融方面的事,“不管是汇率、利率、信贷还是资本市场的政策,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极大影响。”

未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调控,主要还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虽然多半都并没有什么用,有时反而越调越涨。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应对将来国际上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如果顶不住压力,让人民币升值,那就和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一样,会增加人民币的资产吸引力。”

“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会吸引国际上大量的热钱涌入,不排除这些热钱也进入房地产市场,寻找套利的机会。”

后来,很多城市的地产开发商和政府,之所以不愿意降低房价,就是对国际热钱抱有很大期望。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随着出口和贸易顺差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已经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

行长点点头,“其它的呢?”

冯一平赧然,“再真没有。”

再说,我就是说了,有用吗?

房地产问题不能解决吗?其实,对国家来说,难,也不难,真狠狠心,投入个几万亿,大建一批保障房,房价还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疯涨?才怪呢!

“不错,不错,还是很有见地,”行长喝着茶夸冯一平,“对大局的把握,你不但远超我带的博士生,也比一些知名学者还要全面客观。”

“行长您过奖,老院长……?”冯一平问了一句,提起了一个他们都认识的老人,马上觉得失言。

行长可以说是老院长的嫡系门生,80年代他在清华读在职研究生的时候,老院长亲自带过他的课。

可是老院长不是一般的老人,这样正国级的领导,即使退休,他的近况,也肯定是机密,怎么好随便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