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大评审团(第2/2页)

最终正式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学术专著上,作者姓名总归有个排序,排序的依据很简单:贡献度。

法尔廷斯、林登施特劳斯、龚长伟三位技术顾问的名字不会出现在作者名单中,他们将在论文的结束语或学术专著的前言部分被感谢。

黎曼猜想证明的后半部,主战场是普林斯顿数学系三楼的咖啡厅,分战场是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

还有五个多月的时间开国际数学家大会,能否在10月份之前完成黎曼猜想证明的后半部,沈奇心里也没底,团队阵容加强了,但所面临的课题困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越深入研究ζ(s)第三个表达式,沈奇发现这玩意越难搞。

又过了一个月,到了五月底,沈奇团队关于黎曼猜想后半部的研究工作在缓慢推进,虽然缓慢,但有计划性。按照这种有计划性的项目进度,今年10月之前估计搞不定。

与此同时,沈奇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关于黎曼猜想的前半部分,IMU和《数学学报》联合组织的大评审团会在近期抵达美国。

沈奇将接受大评审团11位国际知名数论专家的面对面提问。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沈奇等待这场特殊的答辩足足等了两个月,他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接这场国际性的答辩。

正常情况下,一位作者给一家学术期刊投论文,期刊那边找几位审稿人开展审稿工作,过了就收录论文,不过就拒收。

作者和期刊编辑部工作人员、审稿人是不会见面的。

但沈奇这种情况属于例外,号称“半部成神”的《基于‘双生匹配法’的黎曼猜想证明》,动静搞的太大,双盲或单盲审稿制度已不适用沈奇这种非典型案例。

《基于‘双生匹配法’的黎曼猜想证明》这篇论文,大评审团悄悄咪咪的研究了两个月,对外没有公布任何消息。

沈奇预计,大评审团一定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并有很多问题想问自己。

在三月份的科学突破奖学术大会上,沈奇并没有参与答疑环节,因为那时没人可以提出问题。

11位和沈奇扯不上任何关系的数论专家辛苦工作了两个月,现在,他们带着问题来到美国,来拷问沈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