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一箭落九日(第5/10页)

真正开启私天下,把公有社会转入私有社会的不是大禹,而是黄帝,当然,这是极为先进的。

分封百姓,实则分封诸侯。百姓在当时是权贵者,不是黄帝或后来各种帝封的姓,而自己随便取得姓,则不算姓。大量的非‘百姓’,只能称为民。

姓就那么点,当时的人都倒背如流。要是有人穿越到上古,说自己是百姓,人家不仅不会怠慢,当地的贵人还会接待你,并询问你来自荀还是任,你张口就说自己姓马,人家脸色一变,一听就知道百姓中没有这个,认为你在羞辱他,说不定直接喊人道:把他马拖出去祭了。

扯远了。

总之称呼颛顼的,不一定是黑帝本人,虽然通常黑帝一个人就可以代表整个部落,但这个词本身是称呼一个集体。

但如果尊称了‘帝颛顼’,毫无疑问就是指黑帝本人,是指专一而特定的个体。

或者干脆叫帝高阳,高阳是黑帝的氏。

我再发一遍,《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关于颛顼的身世,儒家非常霸道。

我发一段史记里颛顼的身世,你们就懂了。

《史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还有《帝系》里,也是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

在近现代之前,儒家主流说法之中,颛顼都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韩流呢?韩流被吃了?

这里可能有人没看出来,觉得山海经里,意思也许是:昌意生韩流,生帝颛顼。因为生帝颛顼这四个前面,没有韩流二字,也许韩流是颛顼哥哥。

不,这么理解就错了。只要在生谁谁谁前面,写了娶谁谁谁。那么一定是娶得那个人生的。

也就是说,是那个叫‘阿女’的女人,生了帝颛顼。是表达帝颛顼是嫡子的意思,是正妻的孩子。而娶了阿女的,是韩流。

《海内经》里的韩流生帝颛顼,绝不是瞎写,因为他还详尽描述了韩流的特征。

这么个关键人物,颛顼的亲生父亲,怎么就漏了呢?

事实上,有很多文献,都记载颛顼是昌意的孙子。

比如《路史·卷十四》:“元妃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这里的乾荒,就是韩流。这俩象形字是一样的。若论好听和含义,应该就是叫乾荒,写作韩流属于传抄错误。

不过不管怎么说,记录乾荒的都是比较没有地位的著作,记录昌意生颛顼的,则都是官方正式文献。

颛顼到底是黄帝孙子,还是曾孙子,这是有争议的。现在主流史学界,认可历朝历代儒家官方的说法,那就是没有乾荒这个人。

不承认帝颛顼有个父亲,叫乾荒。

而部分不明情况的百科爱好者,甚至直接将‘乾荒’,作为了颛顼的真名……

百度百科完整说法,就是:帝颛顼,高阳氏,姓姬名乾荒。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我无力反驳好吧,毕竟从司马迁开始,历代官方史家都不认可乾荒是颛顼的父亲。

可是,我们既然是解读《山海经》,并且将其视为信史。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就直接以山海经为最尊。

山海经说,昌意生韩流,韩流生帝颛顼,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大前提。

当我们完全站在山海经的立场时,就会发现,山海经作为最老信史,没必要编出这么一个人来。

又不是很有名的人,后面历朝历代都抹掉了,大多数人没听说过,这么个人编出来有啥意义?

图什么?就图给颛顼找个相貌丑陋的爹,过个瘾?

首先我要说,乾荒在山海经里描述的这个样子,并不丑陋,乃是有特殊意义的。

第二,乾荒一定不是颛顼的真名。

在无数的小说或文章,以及百度百科之类的地方,颛顼姓姬名乾荒,几乎成定论了。

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啊……

认为颛顼叫乾荒的,只有一个文献根据,一个!唯一的一个!

那就是《竹书纪年》:“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竹书纪年》我们都知道,写舜囚尧,反驳禅让论的那个。

可是,这段完全没有说,帝乾荒就是颛顼啊。

昌意生了帝乾荒,不代表帝乾荒不能再生个帝颛顼。《竹书》本来就是反驳史记的,它记载了大量跟史记不一样东西,非常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