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轨道交通、神秘精灵(第2/3页)

三支浩浩荡荡的修路大队,分别从三城同时开始,沿着划好的线路,一点点朝着中间汇合。

夏末正是酷热难耐的时节,刚下过一场雷阵雨,空气里满是黏腻的闷热。

通往北济城的路,是一条原始的黄土路,被雨水冲刷得泥泞不堪,又湿又滑。

从北济城招来的民夫,推着独轮车,艰难地来往与城里的木材工坊和施工道路之间,帮忙运送铺路的枕木。

这些民夫大多是北济城流亡的农民,以及在财政危机里破产的平民。

沈轻泽对待他们的方式,一如曾经收容难民一样,每日免费发放一碗米粥,保证他们不会饿死街头,但仅仅一碗米粥定然是吃不饱的,剩下的食物,必须要靠劳力换取。

以工代赈是最佳方法。

一方面利用其这些闲置劳动力大兴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这些困苦的贫民有了收入,哪怕再微薄,也能给人带来稳定生活的希望,不至于铤而走险,扰乱社会治安。

黄泥路上,来往的民夫络绎不绝,大多数身上仅有一条脏兮兮的破裤衩裹身,裤脚全是黄土泥巴,独轮车偶尔会陷在泥坑里,费劲了力气才能拉出来。

但他们很少有怨言,只是推着一车又一车整齐的木头,沉默地穿行在雨幕之中。

于这些贫民们而言,他们大字不识一个,没有能力像药材铺的秦家人那样干脆举家投奔渊流城,在北济城生活又艰难,能有一份吃饱肚子的工作,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不敢奢求其他。

这次的铁轨修建,工头给出的酬劳,已经高得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了,而且还是日结,绝不拖欠。

在与工匠们交谈间得知,这种水准的酬劳,在渊流城竟然属于垫底,随便拉出一个农民,都比他们富有得多。

民夫们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每到下工领工钱时,总是能听见偶尔有人感叹,要是北济城早些并入渊流城就好了。

只要能好好活下去,活得更好,是哪个贵族坐在城主府里,谁又在乎呢?

相较于泥泞难行的黄土路,渊流城和南济城之间新修的水泥公路,顿时凸显出了优越性。

南济城招募的民夫,运送木头可比北济城轻松得多,他们多数穿着廉价的麻布短打,推着小独轮车跑的飞起。

车轮与水泥路的摩擦力远小于黄土路,道路又平又直,即便下雨也不容易打滑,更不会推着推着就掉到坑里。

轨道修建速度,北济城和南济城比起来,一个天一个地,在南济城完成一半轨道路程时,北济城才堪堪把黄土路填平。

人比人气死人,于是北济城民夫嫉妒的对象,又多了一样。

三支修路大队共同施工,所有的钢轨由渊流城工人铺设完成,在经历了两个月工期后,三个方向的庞大施工队,终于看见了彼此的身影,胜利会师。

三条轨道在衔接口反复校对后,接驳完毕,北地第一辆由马力牵引的轨道列车,正式通车!

六匹高头大马,分列轨道左右,拉着一节长达八米的铁皮木质货车箱,不紧不慢地试行于铁轨道上。

车厢里载满了来自渊流城产粮区的粮食,和其他产品物资。

有了马力轨道,曾经需要来往拉三趟的货物,如今一趟足以,速度还快,清早出发的货物,一天不到就能抵达两个主城,运输效率大为提高。

既无需担心车轮陷坑的问题,也无需多派人手跟车。

第一辆试运行的货车,终于出现在北济城城门口的时候,留守的所有民夫和工匠们,都沸腾了!

运输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投入市场上的货物,将越来越多,他们购买渊流城的商品,会变得更便宜。

大家欢声如潮,奔走相告,参与了大工程的成就感顿时油然而生!

“看见那条漂亮的铁轨路了吗?”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是北济城的民夫们最常提及的事。

在漫长的饥饿和麻木后,身为社会底层阶级的他们,终有一日,竟也能抬头挺胸,扬眉吐气:“我修的!”

※※※

在修筑马力轨道的这两个月期间,渊流城已经由盛夏转入秋季。

去年这个时候,渊流城还是一座城墙低矮的小土城,在鸠兽人的入侵劫掠下苦苦支撑,遍地丧布,满眼萧条。

如今,人们却欢欢喜喜地在田间忙碌,一簇簇金黄的麦子割倒,谷米堆满粮仓。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收祭,按照习俗,城里应举办隆重的祭典,由主祭大人亲自主持,以庆贺丰收。

正当渊流城的百姓们期待着秋收祭时,新的城主令悄然张贴上了公告栏和报纸——

今年的秋收祭,城里将举办一场为期一周的美食庆典,诚邀各地游客和商人前往品尝。

此时此刻,在距离渊流城数公里之遥的南方,有一队装备精良的马车队,正默默行在乡间大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