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将军坡(第6/22页)

不知道是老祖的方法起了作用,还是吊死马余力的人忘却了他的誓言,自从马将离天天被巡山人背着巡山之后,巡山人没有任何人遇到危险。

不过,老祖的调查也如石沉大海。那个独孤延福就如不曾存在一般,杳无音信。

马将离虽然算是寄养在族长家,但绝大部分时间在将军坡的小草房和羊肠小道上。巡山人晚上出去巡山的时候,就会把他背在身后。

用族长的话来说,马将离才是巡山人,背他的人只不过是帮他走路罢了。

时光匆匆,转眼马将离已经九岁了。

夫人不再愿意让他留在画眉村,执意要马将离放弃巡山人的身份,回到岳州城来读私塾,为科考之路做准备。

经过九年的时间,老祖渐渐认为马将离并不会因为讨债而离开了。无论什么样的事情,耗时太久的话,总容易让人忘记它的重要性。哪怕是准确的预言,说的次数太多,听的人也会慢慢疲倦。

因此,老祖答应了夫人的要求。

甚至他觉得将军坡的秘密也无关紧要了。那时候他已经做了岳州知县,有了官衔品级,也有了许许多多忙不完的事情。手头事情太多的话,往往会让人忘记思考太长远的事情,这或许也是老祖不假思索就答应夫人的原因之一。

当多年后老祖终于从案牍之中抬起头来,重新打量他的儿子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疏忽与侥幸酿成了不可挽救的后果。

但是在此之前,他仍然将头埋在案牍之中,盼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马将离九岁那年的端午节,他母亲来到了画眉村。往常母亲来的时候只带一个婢女,这次却带了好些人,穿着也比往常要鲜亮整齐许多。

族长马济科一看到知县夫人,脸色为之一暗,低声对身边的人说道:“马将离恐怕要离开将军坡了。”

而此时马将离正在将军坡的松树林里奔来跑去,跟村里的同龄小孩一起玩打仗的游戏。他扮演的是一位将军,带着十多个孩子与另外一方“作战”。

他玩得气喘吁吁,满头是汗,却乐在其中。

马辞坐在不远处,看着这帮淘气的孩子。只要他们不真打起来,不摔得严重,他就不会过去。

两群孩子冲来跑去,夹杂着欢呼尖叫,如同喧闹的麻雀一般。

终于,马将离带领的“军队”战胜了对方,将对方的“将军”踩在脚下。马将离举起一根削掉了分枝的树枝,要将对方将军的头“砍”下,然后宣布胜利。

马辞迎着阳光,眯着眼睛得意地看着威风凛凛的马将离。是他教马将离练习武术锻炼体力的。在小孩的战争游戏中,马将离极少输。作为师傅,马辞自然非常高兴。

他觉得马将离天生就有将军的气质。他曾在知县夫人面前这样夸过马将离。夫人却说:“当将军有什么好?打打杀杀的,脑袋系在裤带上,赢得再多,输一次就丢了脑袋。要当就当文官,斯斯文文的,修身齐家就够了。”

举着树枝的马将离看了马辞一眼。马辞微笑。

马将离获得师傅的肯定,嘴角一弯,然后将树枝朝“敌将”的脖子划去。

“且慢!”

树枝还没有落到那孩子的脖子上,马将离就听到一声喊。

马将离犹豫着朝四周看。

一位身姿绰约的尼姑从树林里走了出来,伸出白得像荷花瓣儿一样的素手,拈住了马将离手中的树枝。

不远处的马辞站了起来。他从没见过这个尼姑。

马将离还沉浸在游戏中,见尼姑如此,便问道:“你是他们的援兵吗?”

尼姑摇摇头,微笑道:“我是你们的援兵。”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杀了他?”马将离问道。

“杀人并不能让你胜利。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尼姑说道。

马将离松掉了树枝,仔细看了看尼姑的脸,说道:“这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你我也好像在哪里见过。”

尼姑将树枝放下,扶起倒地的孩子,看了马将离一眼,说道:“是吗?”

“好像又没有。”马将离摸摸后脑勺。

尼姑微微一笑,飘然离去。

被扶起的孩子问马将离:“她刚刚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是教你怎么布置战术吗?”

马将离看着地上的树枝,说道:“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那你扔掉‘剑’干什么?”马将离的“士兵”问道。

“我觉得她说的好有道理。”

“哈哈哈,你是看她长得好看吧!不明白什么意思还觉得有道理?”小孩子们哄笑起来。

马将离一脸认真地说道:“不行,我不能跟你们玩了。我要去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将军,你去哪里弄明白?”马将离的“士兵”问道。

“我也不知道。”马将离迷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