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宵月阴历十四(第2/3页)

“我是地位不凡的石头,然而却得一辈子、永生永世为别的石头垫底,教人情何以堪!”

然后哭了一整晚。

弁庆想,既然石头这么不情愿,就用别的石头当台子吧,便踏住笠石,把它抬起来搬到现在的台石那里摆上去。

笠石上的凹洞,就是弁庆的脚印。

一开始被摆放笠石的石头被取名叫“泣石”,现在依然淌着泪般的水滴,站在续石旁边。

十二

石神山的边坡,绫部村小字砂子泽,有块叫姥子石的岩石。

在过去,石神山是禁止女人上山的。

有一次,一名巫女造访此地,想要进入石神山。村里的人都制止她,但她不听劝,说:

“我是访神之人,因此即使这座山禁止女人入内,也于我无妨。”

巫女不理会村人制止,骑着牛,上石神山去了。

瞬间,天色骤然昏暗,突然兴起狂风暴雨。

巫女和牛只一眨眼就被风刮走,高高在天空盘旋,不久后落下,化成了姥子石。

姥子石旁边,也有叫作牛石的石头。

十四

绫织村的驹形神社境内,有块叫作龙石的岩石。

高约四尺,是褐色的天然岩石。

从前,村人从某处把这块石头拖了过来。应该是预备用于某些用途。然而前面拖得很顺利,到了此地,石头却一动也不动了。不管是用推的还是用拉的,石头都纹丝不动。从此以后,石头就一直留在那里。

到这里都还只是一块古怪的石头,但有一次,一名博学的旅人经过,听到这件事,说务必要看看。村人带他去看,博学之士断言:

“这是所谓的龙石。”

然后详细指出何处是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胴体,将原本单纯的石头说成了一块龙形的石头。被这么一说,确实看起来就是条龙,村人也认为他说的没错,从此以后,便称它为龙石了。

从前。

桥野的太田林住着一对母子。

母亲早已年过六旬,都没办法工作,因此靠儿子一个人勉强奉养。然而这个儿子被征召去大阪参战了。

村子里的人想,老太婆唯一的依靠走了,孤苦无依,生活一定陷入困难。赚钱的人不在了,应该连吃饭都成问题。村里的人很担心,偶尔会去拜访照料。

然而不管经过多久,粮食都没有吃尽的样子。就算家中有再多的存粮,这未免也太古怪了。有一次,觉得奇怪的村人前去探望。

那人悄悄探头一看——

发现老太婆居然挖掘屋内的夯土地,正在吃土。

那块土地现在也叫作“婆喰地”,这就是它的由来。

一百三十一

远野近郊有非常多大宅的遗迹,有着金鸡、漆万杯等不可思议的宝物传说。光是土渊一村就有许多。

小字角城的角城馆、下栃内的八幡泽馆等,都流传着挖掘松树根而找到壶、放出去的马马蹄沾上朱漆回来等的传说。

传说小字琴畑深处的富人屋一区,长着一棵五叶的溲疏,树底下埋藏着宝物。

小字山口的梵字泽馆据说也埋藏着宝物,但不知道确切的位置。不过堺木的乙藏爷逝世前不久曾说:

“只有我知道宝物埋在哪里。我已经不久于人世了,想把这个秘密告诉可信任的人。”

但乙藏还来不及告诉任何人就过世了。

一百三十

上乡村大字佐比内有一座山丘叫太田馆。

顾名思义,那里以前有一幢大宅。传说中,过去住着一位叫石田宗晴的诸侯,但遭人从气仙攻打而灭亡。

馆即将被攻陷的前一刻,馆主跨上白马,跳入山丘下一处叫丸井户的沼泽自尽了。当时馆主的护手套上别着一个千手观音,那观音像也一同沉没,因此一直沉在沼泽底部。

日俄战争爆发之际,这名诸侯的后裔太田初吉也被征兵了。出征前,他向神佛祈求平安归来,巫女传达神谕说:

“丸井户一带以前是沼泽,沼泽底部埋藏着观音和大黑天。挖掘沼泽遗迹,取出它们,再上战场吧。”

因此太田借助村人之力,挖掘了沼泽的遗迹。

结果没有找到大黑天,但成功挖出了观音像。

沼泽里埋藏着非常小的观音像,只有约八分(译注:分为长度单位,一分约为零点三厘米)高。

据说它就是现在泽口观音堂的本尊。

一百三十二

传说上乡村大字佐比内的笹久保这个地方,以前住着一位女富翁。

笹久保一带有一处叫稻荷渊的深潭,旁边有块叫作“狩户石”(译注:原文作“かると石”[karuto-ishi],无汉字)的大石头,据说这块石头是从前那名女富翁家的石臼上,用来压着固定的石头。

三十六

上乡村小字细越一带,好像有一座森林叫作“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