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石(第2/3页)

磁石还分雌雄,真是奇怪的说法。概括来说,无法长久保持磁力的磁石、磁性较小的磁石便是雌性,而磁力强大的磁石则是雄性。或许文中列举的五种磁石,都未必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磁石。比如最后那种无法吸引铁的、像轻石的所谓磁石,按照研究者的普遍推测,似乎就是泰奥弗拉斯托斯所说的马格涅提斯·利托斯(马格尼西亚石),也就是滑石吧。

我再引用一些第二十五章的内容。

埃塞俄比亚还有一种血红色的赤铁矿磁石,捣碎后便形成血红色或番红花色的液体。它并不像磁石那样具有吸引铁的能力。关于埃塞俄比亚的磁石的特征,必须说的是,它能将其他的磁石也吸引到自己周围来。顺带一提,这些磁石若各取适量,可作为眼药使用,尤其因泪流不止而困扰时,具有止泪作用。将其烧制,磨成细粉,还可治疗烧伤。距离埃塞俄比亚不远处还有另一座山,山中产的磁石可排斥各种铁。关于这种双重性质,我已记载于书中各处了。

磁石之间若是磁极相同,便会产生斥力,磁极相异则会产生引力,这是众所周知的。正因普林尼对这一点缺乏认识,所以读起他所写的这一段文章,会感到混乱。即便不是埃塞俄比亚的磁石,倘若相接触的两个磁极相异,磁石之间也会理所当然地发生吸引,反之则会相斥,这也不必多说。不过当时人们还没有磁极的概念,即便如此,普林尼还是对磁石相吸相斥的双重性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正如他自己所述,在书中多处皆有提及。用普林尼的话来说,这种双重性质就是自然界中的和谐与相斥。

这里引用《博物志》第三十七卷第十五章关于钻石的部分,作为一例。

我至今已在整本书中几度尝试说明希腊人所言的相斥与和谐了,换言之,这便是自然界中的不协调与协调。但这些说明都不能像此时这般清晰明确地被人们认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钻石。自然界两种最强力的物质,铁与火,都无法与其相较,其硬度可谓天下无敌,却能被山羊血粉碎。不过,必须用新鲜且温热的山羊血将钻石浸泡其中,随后还需对钻石施以多次击打才行。这样一来,虽说钻石能弄碎最为坚固的铁砧和铁锤,但其本身又是如此脆弱易毁。这到底是怎样的人,在怎样的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的秘密啊。又是通过怎样的推理,才想到这种方法,进而使用极其不洁的动物血液,来探究这高贵物质呢。毫无疑问,这一发现只能说是借助了神力、蒙受了神恩吧。在自然界中找不到其他原因,只可能是神的意志。钻石若被成功弄碎,便会形成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细微粉末。宝石工匠弄到这些钻石粉末,将其镶嵌在铁器之中。若是这样,无论是何种坚硬物质,都能在上面轻松地打出洞来。由于钻石对磁石有非常强烈的斥力,若将其摆在磁石附近,就会妨碍磁石对铁的吸引。即使磁石已经吸引到附近的铁,钻石也会将铁从磁石的引力中抢夺出来。

将钻石浸入山羊血,便能立刻使其变弱、粉碎,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不过这说法在中世纪的圣依西多禄[8]、索利努斯[9]和奥古斯丁[10]那里,仍然被不加批判地继承着。钻石与磁石相斥这种离奇的说法,也同样广为流传。有意思的是,从普林尼的记载中可以发现,利用钻石碎片切割玻璃的工具,早在古代便已为人所用。荒谬胡言之中突然跳出现实话题,这一点或许可称得上是普林尼的有趣之处。

接下来的内容不过是我顺便一提,与磁石并无太大关系,是关于前文中提及的埃及王妃阿尔西诺伊的一个片段,摘自《博物志》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二章涉及黄玉[11]的部分。

据努米底亚的朱巴王所述,在红海中央距大陆海岸三百里(约五十公里)处,有一座托帕佐斯岛。自古便有众多航海者探索至此,但由于附近迷雾深重,很难有人发现这座海岛。托格洛蒂泰人的语言中,探索一词叫作托帕津,这座岛的名称便由此而来。这岛上的第一颗黄玉,经总督斐洛之手,被带进埃及王室,作为赠予托勒密二世的母亲贝勒尼基王妃[12]的礼物。这黄玉深受法老喜爱,随后他便命人用这枚宝石为妻子阿尔西诺伊造出四腕尺(约二米)的雕像,供奉在名为阿尔西诺伊神庙的圣域中。

据推测,这片段中提及的托帕佐斯岛,大概指的是圣约翰岛,位于突入红海的埃及巴纳斯角的东南方向约三十五英里。事实上这座岛上产有贵橄榄石,这是品质最高级的一种橄榄石,人们曾将其与黄玉弄混。即便真有此事,我也说不准,是否能用这贵橄榄石或黄玉石块造出将近二米的雕像。这安放在阿尔西诺伊神庙的王妃像,无论是因磁石的作用而悬浮空中的铁像也好,是黄玉制成的雕像也罢,都显得脱离实际,宛如普林尼梦中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