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青囊医仙(第2/3页)

但夏国的文明基盘来自东汉,不论巫仙神武文儒,都接受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之说。哪怕华佗这等古之名医,在诊断治病时也会将病症归结于人体自身的阴阳五行失衡。诅咒也不例外,在华佗以及灵宫诸巫的认知中,诅咒就是“邪祟入体”,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段来拔除。

白起:“你不能根治?那能不能暂时缓解病症?”

“可以一试,但需要这位小兄弟相信我。”

靠着虎皮,姬乐声音虚弱,轻咳几声:“异世界中,外族蛮夷信不过,但本族人如何信不过?元化公尽管动手吧。”

华佗拿出金盆,以金针在姬乐身上扎了几下:“我要给你放血,将体内一部分沾染邪气的毒血放出。”

一边说,老翁一边观察姬乐的表情。

姬乐微微皱眉,但并没有反驳或者激烈反抗。

这顺从之举让华佗不由松了口气。

行医多年,他见过各种病人。许多人一听什么放血开膛,马上翻脸。肯信任自己,并且默许自己用各种方法治病的人,着实不多见。

他哪知道,姬乐穿越的那个年代,别说什么放血刮骨,就连移植器官都习以为常。他对华佗的外科手术,还是很信得过的。

姬乐指尖突然传来一阵刺痛,只见黑色的血水从指尖渗出,缓缓滴入金盆内。仅仅几滴血水,就把一盆净水染成墨色。

“好重的邪气?”华佗惊呼道:“小哥,你这是在哪里沾染的邪祟?难不成,你去地底了?”

“地底?”姬乐诧异问:“地底是哪?我二人从外界而来,乃夏国之人。”

姬乐在放血时,讲述先民百年建立的夏国。

“桓帝时期的先民吗?”华佗听后,脸色也是复杂不已:“想必,也是战乱时因祸避难,从而流落异世吧?”

他们这第六批先民在建安年间穿越,正是为了那东汉末年的大乱。

“这么说的话,你二人并非我大汉子民,而是先民遗留在异世界的后裔?”

白起正要开口,姬乐马上说:“不,我们不是后裔,而是降灵召唤而来。”

“降灵?”

“这个异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法则,当一个城邦建立后,就会拥有类似的国运凝聚体。我们夏国的凝聚体是一团薪火。通过薪火,可以召唤古之英杰进行帮忙。我二人就是故土世界降临的人杰。”

白起眼睛微微睁大,看着姬乐在自己面前胡言乱语。

“我二人都被薪火召唤,属于夏国的守护者。当然,我们的年代不同。我身边这位,年代别说汉代,甚至可推算到先秦时代,相信他的名字元化公也听过。武安君白起。”

“秦朝白起?”顿时,华佗神情肃穆,从椅子上站起来,对白起重新打招呼:“竟然是先秦时代的名将,失敬失敬。”

“已死之人罢了。”白起不以为然,点头打过招呼后,继续靠在柱子上观察姬乐放血的情况。

华佗这时候上前帮他换了一盆水,然后问:“那么小哥又是哪位人杰?”

“我来自元化公之后的年代,不然也不会知道您的名声,乃汉族血裔。”姬乐刻意模糊自己的来历:“对了,在我们那个时代,将您和另外两位名医,并称建安三医。”

“建安三医?”华佗果然被姬乐的这个话题吸引,没有继续追问姬乐的身份。

“老夫那个时代,除却仲景老弟外,不知还有哪位同行流传后世?”

“元化公的时代,董奉好像还没出生。不过他因杏林之事,也曾美名千古。”姬乐略略提及后世对三人的称颂,其中以张仲景影响最大。

“医圣?张仲景被尊为医圣?”他捋着胡须,不知在想些什么。

“当然,您被尊为‘医仙’,名声不在他之下。只可惜,您的《青囊书》没能流传下来。”

“哼!那些小儿愚蠢,不敢受我医书。”想到去年在牢狱中的经历,华佗脸色顿时阴下来。

“不过元化公在此,想必再写一卷《青囊书》也不在话下。”

“那是。”华佗从桌案上取来一部竹简:“这上头有我重新编写的医道心得。这一年来,我在族人中挑选弟子,总算没让这青囊之书失传。”

姬乐打开一看,为首一句赫然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句话,不仅仅是医术,更是天地之理,阐述整个元蒙宇宙的法则本质。

看这句话,姬乐心头一跳,马上往下看:“人,天地之慧,三才之交。古之真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岁百载计,乃天寿也。”

“然今人受于酒色之害,邪风之侵,致使阴阳不协,五气失衡,故有病症。”

“医者,固其源,保其本,灭其邪,补其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