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卷 那人却道,海棠依旧 第161回 曼娘,廷灿,嫁妆,祖业,还有明兰的幸福生活(第6/6页)

杨姑老太太说的气急,喝了口茶,润润嗓子:“这时庆昌公主还好,只淡淡说你即刻便会交托的,旁的外人有什么好议论的。不想那林乡公主又讥讽了一句,‘莫不是要等嫁出女儿后再交付?这感情好,有这样体贴的亲家,姐姐您可是大有福气了!’这话是什么意思,谁听不出来。庆昌公主气得当时就想砸茶碗了!”

太夫人气的全身发抖,嘴唇颤的厉害,却发不出声音来。

“这也罢了。林乡公主那张嘴,大伙儿都知道的,最是厉害不饶人,也几个人当回事。可待到开了席,庆宁公主陪着两宫太后和皇后来了。”

杨姑老太太艰难的咽下唾沫,“皇后随口问了句‘适才说什么这么热闹呢’,林乡公主忙把这事说了。为怕局面不好看,几位长公主郡主,还有王妃郡王妃们,都笑着帮忙来圆场,两宫太后取笑了几句,本来事情也过去了。可是……庆宁大长公主,玩笑般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怪道妹妹能与镇南侯夫人成妯娌呢’。庆昌公主强忍着,才没晕厥过去。”

太夫人半身冰凉,再无话可说。

镇南侯爷素爱豪阔,不善经营,侯府内囊空虚,侯夫人泼辣蛮横,颇有手腕,索性打起儿媳嫁妆的主意,前后娶进的三房儿媳,俱是带着万贯家财进门的,自然的,家门就不怎么高明了。庆昌公主素来厌恶长嫂的这种市侩俗气的行径,恨不能进水河水划清界限才好,如今却被相提并论,她自是气的非同小可。

这番话说完,姑嫂俩久久无语,好半响,太夫人才恨声道:“自来嫁女儿,多陪些嫁妆是常理,她们竟,竟这般气人!”

杨姑老太太大约是气过头了,反而镇定下来:“老嫂子您就别糊弄人了。按着顾家嫁女的惯例份子,再添上你的嫁妆,也很了不得了。您原有多少嫁妆,我多少齐也知道。您要厚嫁女儿,成!从你自己那儿出,别拿顾家的祖产呀。”

“灿儿是老侯爷唯一的嫡女,厚嫁些怎么了?!就是陪些祖产,又如何!前几年宣门侯嫁女儿时,几乎出了一半的家产!更别说那年平宁郡主出嫁,襄阳侯陪嫁了多少!”太夫人执拗起性子来。

杨姑老太太也有些气了,大声道:“我的确不是老太公唯一的嫡女。只知道,要陪祖产也成,那得当家人自己发话!如今顾家门里你是当家人么?二小子廷烨才是!你不经当家侯爷同意,便私自把顾家祖产做了陪嫁,算哪门子道理!以后人前人后风传,后娘把持家产,把祖业半空了给女儿做嫁妆;你半辈子的脸面还要不要,你闺女的名声还要不要!”

“好罢!要当家人发话!”太夫人如困兽便不肯屈服,“外头人怎知老侯爷没发过话?”

杨姑老太太冷笑道:“我那老哥哥发没发过话,我是不知。不过廷煜临终前把族人叫齐后出具的两份卷宗,我却是知道的。不单家里人知道,外头人知道的也不少。好端端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做什么临终前还不能安心,非要折腾这劳什子。你当外人没脑子,不会想的么?”

还能为什么,不就是怕弟弟不知家产详情,被继母私吞了去。

争执了好几句,两人俱是疲惫,又是半响无话。

杨姑老太太长长叹气道:“我也是有闺女的人,你想厚嫁女儿的心思我还不知道。可好人家是要名声的,公主能如此,正说明她磊落,韩驸马家实是门好亲事。可你若执意如此,那公主府这门亲我可不敢张罗了。您另请高明罢。”

太夫人心思百转千回,一下委顿在椅中,忍不住哭道:“我苦命的孩子,眼看着父兄指望不上,原想多给她些傍身的,却没想又叫人算计了去!”

杨姑老太太挥挥手,满是倦意:“你自己好好想想罢。反正这庚帖我一时是拿不来了,不过要快。这一过了年,灿儿的年纪可就……唉,孰轻孰重,你自己思量罢。”

一把岁数的人,上半日受人奚落,下半日跟人争执,杨姑老太太也是疲倦得很,懒得再说什么,又喝了半盏茶,便告辞了。自家府邸,熟门熟路,很顺脚的迅速往外走去。

这件事越想越头痛,一路上连话她也懒得说,踩着桦木雕的双板小矮凳,撑着门房婆子的胳膊,赶紧上了马车。堪堪在车口坐定,刚要往里挪动老迈的身子,猛见得车厢里头已有一人,黑憧憧的人影,端坐在车里正座上。

她差点吓出毛病来,细细往里一瞧,惊呼道:“怎么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