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4页)

程一路这次没有用车,而是自己搭车。一路上天气闷热,好像要下雨似的。车到将近中午时才赶到。婶婶看见程一路,着实是吃了一惊,问怎么没坐车。程一路说没要车,搭车也很方便。婶婶笑着道:怕是很多年没搭过车了吧。

是啊,很多年了,程一路笑道。

婶婶比上一次来看好多了,其实婶婶也才五十多一点,比程一路大不了多少。

程一路问到婶婶的日常起居,婶婶说这个不用操心,自己还有退休工资,一个人过日子,是绰绰有余的。张敏钊只有一个女儿,正在澳洲。因为张敏钊事发,提前中断了学业,在一家公司上班了。

婶婶问张敏钊的案子听说最近要审判了,程一路点点头。

“我就怕……只要不是那样,就算好了。”婶婶叹着气。

程一路劝道:“那该不会吧,听说后来认罪的态度好了,有从轻情节。”程一路说着,心里却没有底。

“是啊,我上一次让人带话给他,进去了,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这个时候,嘴再硬,也是白硬了。好死不如懒活。保个命重要。”婶婶流了泪。

“我也这么想。看来后来他想通了。唉!”程一路也叹道。

婶婶抹了抹泪,说中午了,做点饭,一道吃吧。程一路说也好,反正还有百十里地。

饭是从农村人家卖的米,菜大部份都是邻居们送的。张敏钊从小出生在这里,六岁上,父母双双病故。他就成了孤儿,是全村子里的邻居们,一家一口饭,一家一件衣,硬是把他养大,上学,最后成了国家干部。对老家,张敏钊是很感念的。不管到哪里工作,只要是老家人找的事,一概尽力。在老家人的心目中,张敏钊还是当年的那个小孤儿。老家人记着他的恩。因此,张敏钊出事后,老家的人都不太敢相信,有些人甚至提出来要联名上访,证明张敏钊不是一个贪官。直到中央公布了张敏钊案件的部份事实,老家人才由不得长叹一声。婶婶回到老家后,村子里的人把他家的房子翻修了,连热水器什么的,也都给装上了。

“还是这里好啊,清静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婶婶感叹道。

“乡下的空气也好,我老了,也要找个乡下地方来住。”程一路想起了瓦尔登湖中的那个叫梭罗的人。

“晓玉呢?现在好吧?前不久她打电话来,好像……”婶婶望着程一路,似乎有些不好说出口。

程一路笑道:“她很好,最近是有了点问题,正在解决。她想让我到澳洲去。”

“一路啊,要是以前哪,我可能不会劝你。但现在,你叔叔出事后,我就想通了。当官也是有风险的。再大的官,一旦出事,就还不如一个穷叫化子。叫化子还能活,你叔……唉。因此,我劝你,听了晓玉的话吧,不行就出去。女人长期在外,也不是事啊。”婶婶这番话,显然是在已经知道一些内情的情况下说的。

程一路看着婶婶,想了会儿才说:“我也想出去。可是,婶婶,你知道我这人性格,我放不下这边哪。当官是有风险,关键看自己怎么把握。至于晓玉,我的想法是尽量回来,如果她真的不回来,我也就……”

“就怎么样?离婚?”婶婶问道。

“那得看情况了。”程一路茬开了话题,说我来做饭吧,好多年没做过了,我以前的手艺也还是不错的。

婶婶说那能让你做,你四处转转,我做好后喊你。

程一路沿着房子,转了转。乡下的空气确实清新,村子里的人很少,大部份都外出打工去了。现在是七月初,再过十来天,一部份打工的,又会像侯鸟一样飞回来,忙双抢。除了鸡叫猪叫,村子里静得狠。但是抬头一看,一缕缕的炊烟,也在不断地升起来了。

婶婶做了三个菜,一个汤,全部是乡下的土产。连猪肉都是土猪。程一路陪婶婶喝了两杯酒,他看到婶婶虽然精神比一次好了,但人是明显地老了。

看着婶婶,程一路突然想起张敏钊在南州被带走双规时的模样。一个副省长,在那一瞬间,不知到底能想些什么?而现在,在面临最终的审判前,张敏钊又到底在想些什么,又能在想些什么呢?

方良华感到头疼的问题还是一个接一个来了。

殷眉儿自从拒绝了方良华要她打掉孩子的提议后,连手机也关了。方良华不太可能直接给殷眉儿的单位打电话,那样太冒险了。很多人都能听出他的声音,好歹他也在桐山当过好几年的书记。本来,方良华准备抽个空到桐山去一趟,当面与殷眉儿好好谈谈。但她手机一关,基本上等于没了信息。方良华只好干着急了。

殷眉儿说到做到,也许这回对待孩子,也会像当初对待方良华的示爱一样,飞娥扑火,在此不辞。这样就麻烦了,而且会成为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