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6/7页)

莫亚兰真的离开省城了?还是搬到了另外的地方?就杜光辉所知,她在省城也没有其他可去的地方了。老家那边,她不可能回去的。那么,她是在有意地避开大家?还是确实想暂时找一个地方好好清净清净?

站在走廊上,杜光辉点了支烟。烟一入喉咙,马上呛得他咳嗽了几声。他正要把烟灭了,时立志出来了。时立志道:“杜书记怎么了?感冒了吧?”

“是吧,好像是有一点。”时立志这么一说,杜光辉还真的感到头有点疼了。其实昨天晚上他就有感觉,人木木的,身上发冷。

时立志蹲下身,看花盆里的花。那是兰草花,正开着。细小的,像蝴蝶。这花的香是淡淡的,一阵一阵的。你想闻时,也许没有。你一回头,它可能正在你的鼻子前面飘过。

“这是兰。”时立志说。

“难道?”杜光辉笑了下。

“杜书记不知道吧?除了这兰,还有一种叫蕙,都是兰草花。可是兰是多年生的,香也浓;而蕙则是一年生,第二年不会再开花,香气也淡些。”

“还有这讲究?我可真的不知道。”

时立志站起来,看了眼杜光辉,脸色比平时要开朗些了,说:“杜书记就准备在桐山了吧?”

“啊,这……不会的。我已经给组织上说了。”

“那……唉!我以为杜书记会留在桐山的。上次民主推荐,我还给一些同志说,光辉书记留在桐山,是桐山的福气啊!可是……不过也正常哪,回省城总比桐山好嘛,何况光辉书记也已经是正处了。待在这图个啥?”

“哈哈,那得谢谢立志书记了。”杜光辉将烟蒂放到旁边的垃圾筒里,说,“进去吧,不能老站在外面的。”

时立志点点头,道:“光辉书记不愿意留,那有人正……”

杜光辉没有接话,而是推开了会议室的门。刚坐下,就见岳池正盯着他看。会议正研究有关奖励的事。杜光辉一般对这些是不发表意见的。特别是矿难事件以后,他在联席会上,更是很少再说话。无论如何,一个挂职的副书记,说多了,就是对地方事务的一种干涉;当然也不能不说,一点不说,是对地方工作失去了热情。

相关单位,不断地被点名进来汇报。每个议题汇报完了之后,先是分管领导做些陈述,然后是其他领导一一发言。最后才是林一达作决定性的总结。每个议题都这样,程式化,又费时间。但是,中国的官场上,大部分时间其实就是耗在会议上面。无会不官,官场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会议学。记得去年,杜光辉刚来,开着这么冗长的会议,他实在佩服其他同志,都能待住,而且对每个议题都能说出一套套的意见。那一次会议,他几乎是听会。而今年,情况不同了。他已经待了一年多了,对桐山整个发展情况,应该说是基本了解了。所以,每个议题,他也得说几句。他不说,李长副书记后面的话就不好说。李长不说,林一达就更不好总结。规则既然有了,你不遵守,那就是对规则的破坏。

十二点,关于农业生产的考评奖励开始汇报。有人的肚子开始叫唤了,平时,十二点,大部分人都已经坐在桌子边上了。县城里上下班时间跟省城不一样。省城是实打实地挨着,不到十二点不走人。而县城里,不论哪个机关,雷打不动,十一点下班。虽然作息时间表上明明是十二点下班,可一到十一点十分,在办公室里你就是拿枪也打不着人了。来办事的,本地人知道这规矩,也认了。外地人只好自认倒霉,等着下午再来。农业局刘局长汇报完,分管农业的郜县长先发言,解释了有关奖励的考评与政策。杜光辉这回主动地说话了:“我觉得这个考评本身是很有力度的。原则上我是同意的。但是,对茶叶这一块的考评分量太轻。建议农业局再进行调整。整个农业生产奖励基金二十万元,最少要拿出十万元用于茶叶奖励。桐山是个茶叶大县,像窝儿山那边,茶叶生产已经形成了气候。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全力以赴地扶持。”

李长点点头,说:“光辉书记这个建议很好。桐山农业的大头就在茶叶,重奖茶叶发展,是符合桐山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的。”

林一达皱了下眉,望着李长,转动了下杯子,问:“其他同志还有没有意见?没有了是吧,那好。就按刚才光辉书记的意见进行修改。拿出十万,专门设立茶叶开发奖励基金。这项工作由光辉书记牵头,郜兵同志具体负责。”

中午,所有人就在招待所餐厅,吃了工作餐。大家吃的时候,服务员站在边上偷偷地笑。她们从来没见过这些县领导们如此吃法。因为林一达宣布了中餐时间是半个小时,因此很多人就端着饭碗,站在桌子边,边谈边吃。岳池站在杜光辉边上,问:“光辉书记跟强总那边,基本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