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37

“鲲鹏馆”工程筹建班子出台。令人惊异的是,那个让很多人期盼已久的指挥部或领导组并没有出现,而是成立了几个临时性工作小组,分别冠以调研、考察、论证之类的名义。

几个工作小组中,体育局长姜如明主持体育调研组,重点调研中心体育馆的规模、功能、内部结构等;文化局长孙健负责文化演艺调研组,职能与姜如明相当;徐晓凡以驻京办主任身份领衔一个考察组,重点考察北京奥运场馆、国家大剧院等重大项目,为“鲲鹏馆”提供技术参照;城北新区主任姜维民挂帅选址小组,着重就场馆地点选择提出意见,但视野并不局限于城北,而是放眼整个市区。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是,曾经受到廖志国严厉批评的规划局长于海东,竟然也受命领衔项目规划论证组,专门就“鲲鹏馆”的规划、设计事务进行前期论证。此外,还有情况汇总组、专家咨询组等务虚性机构,分别由秘书长江大伟、建设局总工等人主持。黄一平的任务,是协助秘书长江大伟,协调、收集、汇总上述各工作小组的意见,最后还要拿出一份内容详实的调研、考察、论证报告,为市长廖志国决策提供依据。

偌大一个“鲲鹏馆”工程筹建班子,以如此形态出现,委实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再怎么说,工作小组之上总应该有个统帅性机构吧。

其实,只有黄一平知道,这样的布局,于廖志国而言,既是某种无奈之举,也是他的一种政治智慧,或曰政治手腕。

前边说过,“鲲鹏馆”项目的提出,乃是廖志国基于自身处境,以及阳城特殊的政治环境,综合考量了各种复杂因素,借鉴其在阳江“航母城”的做法,急中生智的产物。这个规模、造价超大的工程,本没有经过十分缜密的思考与论证,具有相当明显的偶发性,说白了就是个拍脑袋工程。引发廖志国突发其奇思妙想的诱因,一是初来阳城掣肘多多,颇难找到呼风唤雨的感觉;二是手机里收到的那则民谣式短信,等于告诫他被动就要挨打的道理;三是冯开岭到任阳江后准备拿“航母城”开刀,令他感觉不爽与不安。而更主要的一点,则是苏婧婧频繁且强劲的枕边风。从某种意义上讲,廖志国提议搞这个项目,本意是想试探一下阳城这潭水的深浅,也有借机笼络人心、建立政治势力的意思。用兵法上的术语讲,意在出奇制胜。

令廖志国欣喜的是,“鲲鹏馆”意图一出,不仅没有引来多少质疑、反对之声,而且还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一致认可,尤其洪大光、丁松等阳城政界大佬,也都表示赞同,这对于他在阳城官场站稳脚跟作用极大。不过,这种状况的形成,也有一个重要因素:其时,刚刚经历过省、市换届选举,阳城官场权力角逐硝烟甫散,以洪大光、丁松为首的争斗双方,尚处于筋疲力尽状态,无暇顾及廖志国的什么三板斧与三把火。况且,出于争夺同盟军的需要,他们也乐得观察一下新任市长的政治态度、价值趋向。当然啦,廖志国的突然出手,也让他们有点猝不及防、不知所措,除了暂且表态支持,似无更好选择。

现在,经过数月观察、休整、等待,洪大光、丁松诸公渐渐恢复元气,眼看廖志国这个外来市长,把个莫须有的“鲲鹏馆”炒作得风起云涌,似乎大有借此巩固根基、收买人心、起势登台之意,甚至很快形成了某种政治强势,这就让阳城政坛上一向自负的上述诸公感觉很不舒服。按照官场通行规则与排序,市府之上有市委、人大,人家洪大光身兼书记、主任两个要职,对你政府市长握有绝对领导、制约之权。即便政协在市府之下,市长廖志国排位在主席丁松之前,可后者毕竟是阳城土生土长的地头蛇,又是你的前任老市长,怎么说也得知道些谦逊、承让之礼吧。因此,等到廖志国驾起马车真的打算飞奔时,洪大光、丁松心理已然发生变化,某种逞勇好斗的惯性也开始发挥威力。即使不想真的争点什么,至少也要体现其重要存在。

“老廖啊,你那个‘鲲鹏馆’项目进行到什么程度了?最近,我在社会上听到不少反映,从机关干部到普通群众都认为这个项目好,既能提升阳城的城市品位,又可以显示新一届市府的战略眼光与非凡魄力。如果谋划得七不离八了,希望早点把工程方案报到人大来,我让人大有关部门尽快列入审议,帮助你们当好吹鼓手,争取搞成一个叫响全省、全国的样板。另外,有关筹备班子人员组成,也可以尽快拿到常委会议一下,方便你那边操作。毛主席不是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嘛!”某次会议结束,洪大光边走下主席台,边拉住廖志国说话,从表情到口吻充满了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