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6/11页)

再说廖志国吸烟,也是很有意思。

廖志国的那只烟盒,是一个并不知名的普通名牌。烟厂地址在阳江,其实该厂却不产烟,而是与外省一家著名烟厂合作,那边出卷烟这边贴招牌,主要是以此提高阳江的城市形象。现在,这个牌子的烟有两种,一种是五元一包的劣质烟,一种是二十元一包的中档烟,前者多为平民百姓消费,后者则专供机关里接待用。廖志国往主席台上一坐,就喜欢把烟盒掏出来,大家都以为他是难忘故土,还在为阳江做广告。其实哩,那盒子里装着一种白皮烟,是某知名烟厂专门生产的极品,主要用来供给某些特定群体。在阳江,由于同烟厂的合作关系,这种烟自然不难搞到。廖志国调来阳城后,就由两市烟草局专门沟通,交接了供货关系。这种白皮烟,据说每支价格六块钱,而且全是当月生产的鲜货。正因为如此,廖志国几乎从不给别人发烟,也不抽别人的烟,除了黄一平负责续货,其他没人敢随便动他的烟盒。

除了普通卷烟,廖志国还时常喜爱抽一支雪茄。特别是每当夜深人静坐在办公室或回到宿舍,一人独处或只有黄一平相伴,他就会点燃一支雪茄,改换一下口味。那雪茄,是由江大伟出面联系,通过阳城驻北京办事处购买,据称直接从古巴哈瓦那进口,每支价值好几百元哩。

“廖市长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领导!”黄一平如是恭维廖志国,也如是告诫自己。

10

一通闲话扯下来,时间就到了十一点多。此时,廖志国眼睛开始放光,右手挥动频繁,已然进入他精神最为饱满的时刻。

“好啦,扯远了,下边咱们进入正题喽!”廖志国主动刹车。

江大伟赶紧掏出本子和笔,准备记录。黄一平则打开手提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敲打出一行标题:廖市长夜谈“鲲鹏馆”。

一上来,廖志国先把“鲲鹏馆”的构想大概描述了一番,主旨与前几日在汽车上向黄一平描述的相当。不过,黄一平也发觉,时隔数日,这个项目在廖市长的脑海中已由单纯的理念,渐渐形成了一个轮廓,甚至有了三维立体的感觉。

“这个超大规模的项目,取名‘鲲鹏馆’,除了寓意阳城古代的鲲鹏城美称,外形也要做成鲲鹏展翅状。这只巨大的鲲鹏,是一组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建筑群,主体是一座三万人以上容量的大型室内体育馆,两翼分别是现代化歌舞剧院和电影城,此外还有娱乐、休闲、餐饮、会展、宾馆等全套附属设施。主体体育馆按照北京奥运‘鸟巢’的样式,设计成可以自动开闭顶式,这样至少在国内也算是别具一格了。”廖志国的叙述一如既往地充满鼓动性。

黄一平一边做着记录,一边观察江大伟的反应。他知道,江大伟在市府工作时间很久了,从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到副秘书长、秘书长,先后侍奉过几任市长,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机关油子,凭他对阳城官场现状的了解,及其在机关这么多年的道行,不会对廖志国的这个项目没有反应。

果然,在廖志国对“鲲鹏馆”激情描述的过程中,黄一平从江大伟面部肌肉的轻微抖动中,敏锐捕捉到了其内心的微妙反应——起初震惊,继之疑虑甚至还有一些惧怕,后来强作放松、平静。这说明,江大伟对廖志国的这个举动思想准备并不充分,或者说,他至少目前并不看好这个项目。

黄一平从进市府办那天起,就一直在江大伟手下工作,对他表情神态的解读还算准确。对于江大伟的这种内心反应,黄一平并不感觉十分意外。

事实上,就在那天送廖志国回阳江途中,听他说起准备花二三十亿元搞“鲲鹏馆”工程,黄一平心里就暗自吃惊。过去十年,冯开岭分管城建、交通,何曾听说过这么耗资巨大的工程?别说是二三十亿,就是二三亿的项目,也往往要折腾几年才能上马,最终还得七折八扣弄得面目全非。刚才听廖市长将工程一番具体描画,如此超大规模的项目,要想在阳城顺利实施,令人感觉震惊、疑虑甚至有点恐惧,完全是情理中事。

可是,几乎没等廖志国说完,江大伟的腮部就不抖了,而且“嗖”一下就站起身来,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道:“好!太好了!这个创意简直太奇妙了!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鸟巢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经典建筑,我们这个‘鲲鹏馆’一旦建成,真就与之成双成对、遥相呼应了。那时的阳城,一定会因为这个宏伟工程而闻名遐迩、流芳百世!”

接着,江大伟鼓动他的如簧之舌,分别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体育、旅游等十个大的方面,对此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时性进行了充分论述,而每一个大的方面,又细化成若干小的层次,累计有三十多个条目。虽然是即兴式发言,却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且逻辑严谨、表述准确,不仅说得廖志国满脸绽放光彩,令黄一平也一时莫名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