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千头万绪

二十六

贾士贞和张敬原的谈话虽然没有僵局,但是并不愉快,这是贾士贞事先已经想到的,官场上都是这样,千条万条,只要提拔了心里就高兴,不提拔就怨声载道,满腹牢骚,甚至骂爹咒娘。贾士贞在到西臾之前,不止一次想过,假如他想当个太平官,组织部长是个相当不错的跳板,不用三两年,就可能当上市委副书记,那时他才四十岁刚出头,不久就能当上市长、市委书记,五十岁之前说不定就能上到副省级。然而在贾士贞心里,在他当省委组织部干部处长那几年,他就认定了,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必将面临一场改革的大变化。而这种改革不可能像当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那样,在较短时间里就成效显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央没有文件,没有现成的样板,需要各地先干起来,从实践中总结提高,就像当初江苏沭阳县率先提出干部“任前公示”一样,那是干部人事制度的一大改革,一大进步。后来,经过中组部调研,被写进中央《干部任免条例》中去,以后各地才照办。贾士贞到西臾市委组织部之后,看到高兴明给他的那些将要提拔的干部名单,以及那些考察材料,竟不顾后果,只身一人悄悄去下臾县微服私访。他碰到了许多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才坚定了他改革现有的干部考察、选拔、任用制度的决心,哪怕在这个过程中,走了弯路,犯了错误,他也决不回头。他不愿意当一个平平稳稳的庸官,更不做一个贪官。但是,改革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风险之大,可想而知,而且事实证明,大多数改革者都将半途而废,直至自消自亡。

就在这时,贾士贞那开着一条缝的门响了几声,进来一个人,贾士贞抬头一看是庄同高,猛然间他感觉到庄同高瘦了,他两边的颧骨本来就高,现在更显得突出了,像两个对称的小丘,但他那花白的头发不见了,已是满头黑发。贾士贞朝庄同高点点头,从椅子上站起来,庄同高以为领导要给他倒茶,急忙拉住贾部长,贾士贞本无倒茶之意,这样一来,反倒只好拿起一次性茶杯给他倒了一杯白开水。坐下之后,贾士贞说:“庄同高同志,找我有事吗?”这一问,让庄同高愣住了,明明张敬原说贾部长找他们谈话的,怎么贾部长问他有事吗?他疑惑起来了,说:“张科长说你找我的嘛!”

贾士贞笑笑,说:“是张敬原同志告诉你说我要找你的?”

“是啊!”庄同高犹豫着,像站起来要告辞的样子。

贾士贞说:“既然来了,就聊聊吧!”其实贾士贞在和张敬原谈话之后就改变主张了,想让张敬原把他谈话的内容透露点出去,不仅是让庄同高,还有让其他几个科长都有一个心理准备过程,不至于他们面临突如其来的一场瓢泼大雨晕头转向,贾士贞并没有让张敬原通知庄同高来谈话,谁知他竟然搞这么个恶作剧。

贾士贞想,既然他来了,就看看他是什么样的心理,于是从家庭、工作、身体慢慢谈起来。庄同高肯定知道贾部长这是一种务虚的开场白,最后一定是谈论他工作变动之事。他虽然没有张敬原那样的幻想,但他清楚自己毕竟是市委组织部县区干部科长,是一个令那些县区的科级干部,甚至县区四套班子领导不能忽视的要职。应该说,他和组织部机关干部科长有同样的分量,从他调到市委组织部那天起,他就认为一个很好的副县级的位置等于放在那里在不久的将来等着他呢。只是贾部长一来,就首先拿他开刀了,让他在那些人的考察材料签上名,他没有照办;让他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稿子,他至今也没有写一个字。他想到贾部长一定会把他撵出市委组织部,但是他不相信,几位副部长,特别是高兴明会不为他说话。让他去当县委组织部长的可能性更加微乎其微,他已经是奔五十的人,人家县里的领导快到五十岁已经忙着往市里调,他不能开倒车呀。所以他的想法很现实,只希望能留在市里弄个副局级,享受一下待遇也是挺有面子的。从市委组织部出来了,到底奔出个副处级,在市里大小得算个过得去的领导,走到哪也算个人物,接待、礼节也会上一个档次,哪怕是有职无权的单位,他都不讲究了。庄同高这样一想,自己心里首先得到了几分安慰。

贾士贞说了一大篇开场白之后,停了下来,站起来给庄同高添水。

庄同高喝了一口水,咳嗽两声说:“贾部长,我在市委组织部伴了三任部长,你是第四任,工作十多年,在西臾市委组织部比我老的同志已经不多了,你可以了解一下,我庄同高什么时候不是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的。说句不好听的话,贾部长……”庄同高的声音突然沙哑起来,而且哽咽着,接着眼眶里噙着泪水,说,“说句不该说的话,我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下级,在组织部门就像清朝那些太监,不管领导说什么,都只能说一声‘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