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下攘攘(第2/14页)

许少峰凭着多年与他打交道的经验可以判定出来,王正才是那种不光把谢谢二字说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的人。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实在行动上难度比较大,大多数的人只能做到其一,却做不到其二。也就是说他们只知道用物质的形式表达谢意,却不知道领导除了物质的还有精神的需求,而精神的需求其实有时候还要比物质更重要。

在这一点,王正才就是棋高一筹。做到这一点不光要领会领导的意图,知道领导的爱好,更重要的是要适应领导。比如说,领导喜欢打乒乓球,你就要突击学会打乒乓球,学会了好陪领导练球。如果领导喜欢羽毛球,那你就得学会打羽毛球,学会了陪领导打。领导要喜欢游泳,你至少也得会几下狗刨,这样才好陪领导玩。

王正才本来根本不喜欢体育,当他得知许少峰喜欢打乒乓球后,他就天天花时间练,在没有强手与领导对打的时候他就可以临时替补上去,不至于让领导没有对手。除了内强素质,还要注意氛围的制造,他特意在局机关的体育室内增添了一长排椅子,专门排放在乒乓球桌的旁边。一是领导打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二是领导打球的时候还得有观众来看,尤其是局机关的那些年轻漂亮的女职工,一个个不是想苗条吗?你想苗条就必须来锻炼,来打球,要是不会打也没关系,可以来看别人打。这些人本来就在办公室坐得无聊,就被王正才发动了下来当观众,观众一多,领导的积极性才能大增,球技也会发挥得更好。久而久之,女职工中也出现了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来与领导对打,无形中就在局机关出现了一个乒乓球热。

也有一些人不喜欢乒乓球却喜欢羽毛球,比如张明华等几个人。下午活动的时候,就分成了两大阵营,很显然,喜欢乒乓球的阵营要比喜欢羽毛球的阵营庞大得多。如果哪天许少峰因公事或者是市上有什么会议来不了了,那两大阵营很快就进行了分化,大部分乒乓球爱好者也打起了羽毛球,张明华那边的人气一下旺了起来。等许少峰一来,乒乓球这边的人气又旺了起来。

这些微妙的变化许少峰当然看得一清二楚,也能感觉到。他有时候也觉得这些同志是不是有点太势利了,但是,话又说回来,体育活动也是领导联系群众的一个平台,是改善干群关系的机会,从而可以判定出你的群众基础好不好,人气旺不旺,威信高不高。更多的时候,也是一种心理的需要。你要坐轿子,就必须得有人给你抬轿子,从古到今,莫不如是。如果没有人给你抬轿子,或者说跟随你的人太少了,那你一定会感到失落。

许少峰想到这里,便会心一笑说:“这是一个机会,该说的话我都说到了,需要铺路的话,你自己再想点办法。”

王正才说:“谢谢许局的指点,其实,我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在官场中根本没有任何根基,就是想铺路也不知道在哪里铺,我只有全靠你了。”

许少峰点点头说:“说的也是,你放心好了,你的事我肯定会当我的事儿来办的,我估计问题不大。”

王正才说:“有了许局的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此刻,当许少峰躺在沙发上,再一次想起汪书记说的话,想起单位里的人与事,觉得还是不错的,真的不错,上有欣赏自己的领导,下有拥护自己的下属,这副市长能当上固然好,当不上也没关系,有汪书记这样的领导赏识他,升一个台阶那是迟早的事。

饭熟了,吃过了,林茹看着许少峰喝完了一口汤,才说:“少峰,我们得想办法活动活动了,该铺的路铺一铺。现在你的呼声虽然很高,但是,毕竟还有其他两个竞争对手,他们也不是平处卧的虎,你不活动,他们就可能会活动,这样就有可能从优势转为劣势。”许少峰听了很是感动,他知道,自己能得到汪书记的赏识,不费一枪一弹就进入了三名备选人之中,这与林茹对于娟秀的热情周到,多次上门服务有很大的关系,她的良苦用心他心知肚明,现在,她又说到了铺路的事,这让他更加觉得林茹胸怀与目光不同一般。

其实,许少峰何尝不是这么想的?在他们三人备选人中,他不是绝对的优势,如果从资历上来说,应该是周多民,他不仅在正处的位子时间最长,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市上要害部门当一把手,直接与市长书记打交道。要是从年龄优势上讲,那肯定是彭成书,他是全市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更重要的是他是省上下来的干部,不知道还有什么背景没有。要是说政绩,应该是非他莫属。他到文广局当了一把手后,首先是文化宣传上去了,先后在省上拿了几次大奖,为海滨市争得了荣誉,也扩大了对外影响,从展示一个人的能力上来讲,也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