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方在低谷的时候,是结盟的最佳时机 黄子堤看上了郭兰(第5/7页)

侯卫东刚回到沙州市农机水电局,已是11点。沈东峰过来汇报了日常工作以后,道:“目前市级部门大多数都搞了集资建房,职工们的意愿很强烈,昨天开老干部座谈会,局里退休的老干部也提起此事。”

在1998年,岭西省宣布停止福利分房,住房货币化、产业化成为房改的基本方向。但是,针对一些实际困难,集资建房的“优惠”政策仍得以保留,主要的保障对象是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工矿区和困难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集资建房管理起来比较难,一些权力部门不断修集资建房,而一些弱势部门则望房兴叹。

侯卫东对这些情况是了如指掌,问道:“我们局手里也有不少资源,搞集资建房应该不成问题,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沈东峰不太愿意说前任“南霸天”的问题,道:“好几次想修,阴差阳错没有修成,集资建房政策以后越来越紧,这两年若不抓紧修,等到政策变化,恐怕就很难再修。”

侯卫东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很干脆地表了态:“我没有意见,你提一个方案出来到班子会上讨论,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就想办法攻关。”

前任局长“南霸天”一直想搬迁办公楼,他为此做了多方面的工作,已经有了些成效。不料万里长征完成了百分之六十,他突然从领导岗位上被调离。在饯行宴上,“南霸天”喝醉了,单独拉着侯卫东,说了两件遗憾事情,其中一件就是未成功搬迁办公楼。侯卫东当时就把此事记在了心头,只是初到农机水电局,他没有贸然提起此事,今天沈东峰提出了修家属楼的事情,他顿时就想起了“南霸天”的遗憾事。

沈东峰再次体会到了侯卫东的爽快,暗道:“在这种领导手下工作确实很愉快。”他道:“现在土地控制得紧,没有高市长签字,方案就不能通过,侯局是否去找一找高市长?”

听了沈东峰的建议,侯卫东倒有些为难,以前在成津任县委书记,他顶了高榕许多次,虽然大家还没有撕破脸皮,可是两人之间有了较深的隔阂,如今要找她办事,有些难度。

侯卫东没有在沈东峰面前露怯,沉吟了一会儿,道:“我听南局长说过此事,当时他的想法是将家属院与办公楼搬迁捆绑在一起,厅里可以给政策和补助,我找时间到省水利厅去一趟,将南局长没有跑完的事情落实下来。”

只要省水利厅给了政策和补助,市里自然就不会有意见,这是拿起鸡毛当令箭的做法,侯卫东想用这种方法绕过高榕。

沈东峰道:“厅里倒是有一定意向,不过并没有明确。”

“有意向,我们就有争取的余地。我先跟省里联系,如果有可能,下午就去。”

自从与胜宝集团谈判破裂以后,侯卫东便知道自己将被调离成津,在市委没有作出决定之前,他主动要求调到农机水电局。这一次调动他经过了深思熟虑,也是以退为进的重要步骤。

侯卫东先给前局长“南霸天”打了电话,了解了办公楼搬迁之事,然后再给水利厅吴英副厅长打了电话。

吴英在电话里道:“南局长为了此事多次到厅里汇报,不过现在情况有了新变化,不仅仅是搬迁办公楼的事,厅里准备搞一个培训基地,附带着做疗养基地。”

侯卫东悟性很高,马上道:“吴厅长,培训基地定在哪个地区?如果没有定下来,我希望吴厅长能考虑沙州,吴厅长有时间吗?我想当面过来汇报。”

吴英笑了起来,道:“明天我要到美国去,要么你等我从美国回来再说,要么下午过来。”

“那我下午就过来。”

放下电话,侯卫东给局办打了电话,道:“通知班子成员,立刻到小会议室开会。”

开会时,局班子成员一致同意将培训基地、疗养院、办公楼和集资建房捆绑在一起,而且地点就定到南部新区,因为南部新区有岭西最好的温泉资源,这是说服水利厅的最大卖点。简短的班子碰头会结束以后,侯卫东从南部新区找来了温泉资料,叫上车,直奔岭西。

来到岭西省水利厅,侯卫东在楼下给吴英打了电话,吴英道:“不太巧啊,管厅长临时通知开办公会,也是趁着我到美国出差之前,将有些事情商量了。这样,晚上下班以后,小勇和刘明明几个年轻人要聚一聚,在竹园,你直接在竹园等我。”她知道侯卫东与女婿和曙光都有接触,就直接让他来参加比较私人的活动。

侯卫东住进了金星大酒店,金星大酒店与竹园相隔不远,正好可以掐着时间到竹园。

他从沙州赶到岭西,为了抢时间,没有来得及吃午餐。此时有一个完整的下午,他就在餐厅吃了午餐,然后泡了一杯茶,坐在酒店落地窗前,从高处俯视着岭西的大街小巷,街道车来车往,人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