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激情的,骄躁的,混沌的(第4/4页)

然而,综合观察这些级别不低的失足官员的人生,引发致危致命“混沌”的时刻,无不在他们成为“成功人士”之后。而成就成功人生的前半路,他们大多是激情洋溢、奋进向上的。在攀爬到一定高度,获取了权力之后,他们就迅速滑向了骄躁和颓败的后半路,并有朝一日在那里彻底摔倒,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人们为此心痛,也为此迷惘。许多人为此煮心熬骨地调查研究,回答了无数的为什么,又新生出了无数的为什么,就是找不到一个清晰的、权威的结论。很多人把权力导致的人生悲剧,寻根为传统文化的残毒,归结为现行体制的缺陷,甚至追究到人性中的欲望天性。在从事这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这些问题,我都关注到了。我觉得这些思考都有必要,这些探讨都有价值,这些结论或多或少都能沾边。

然而,我们必须抱持辩证,着眼全面。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避开:更多同僚的前半程,他们并无差别,可到了后半程,他们却分道扬镳,行走到不同的世界去了。少数的他们,和多数的他们,到底为什么同途殊归?他们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既然违法乱纪依然是庞大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我们怎能以这极少数样本,去判断整个群体背后的文化和体制,甚至人性的是非呢?

我陷入了深深的自问。

既然,我无法驾驭这么宏大的命题,来观照中国干部群体的内心和发展,那我还是把目光,投回到我深度访谈过的这一小群党的中高级官员的身上吧。也许我能对这个群体做一个简单的描画,哪怕是感性的!毕竟,我有了那么多跟他们面对面促膝谈心的日夜,我面对过他们急促或冷漠的呼吸,不屑或温和的表情,放荡的大笑或滂沱的眼泪;受他们的情绪感染过,对他们的言论思索过,对他们的行为恼火过,为他们的命运扼腕过,被他们尚存的良知感动过。我风雨兼程,追踪了他们的轨迹;我夜以继日,倾听和记述着他们的许多,甚至一切经历。也许,从此我更不能忽略他们,我会永远记得他们,而且,努力地让更多的人,记得他们,记得他们在来路上的覆辙。

对他们,我也只能借用一位伟大作家的句子,做一个感性的印象描写。在我的案头,放着我喜爱的作家村上春树的著名作品《挪威的森林》,里面有一段主人公渡边评价朋友永泽的话,我想用在他们身上,谈不上精确,但算得上精彩吧。

“他既具有令人赞叹的高大精神,又是个无可救药的世间俗物。他可以春风得意地率领众人大步向前,而那颗心同时又在阴暗的泥淖里孤独地挣扎。一开始就有人察觉出他这种内在的矛盾,而更多的人却对此视而不见,这实在令人费解。他也就背负着他的十字架,艰难地匍匐在人生的征途中,直到趴下。”

这,是不是一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