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4、接下来的几天里高志强什么地方也不去,各类会议和应酬都被他回绝得干干净净,只呆在办公室里看报喝茶。兴趣来了上上网,却只看点新闻或是在电脑里下几盘象棋,而不敢走进兰溪屋,他怕自己沉湎过深,无法自拔。偶尔也到银秘书长和市委办各科室去走走,古今中外地跟大家聊聊,一副密切联系群众的样子。

最近沈阳市出了腐败大案,不仅市长常务副市长被揪了出来,国土财政烟草城建法院检察院等十多个部门一把手也受到查处,一时全国轰动,临紫市上上下下包括市委办的干部职工都在议论纷纷,说现在腐败案子一出就是一窝,随便搬一个人出来就可查出几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巨款,太令人发指了;说全国大小官吏几千万,尽管今天查出几个,明天端出一窝,但也占不到贪官污吏总数的数万分之一或数十万分之一,比飞机失事的概率还要低得多;说当年苏联解体的时候,数千万党员竟然没几个站出来反对,一夜工夫,一个好端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消失了,还不是由于一些党员干部有了巨额非法财产,这些财产不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保护,变成资本主义就能合法化,如果中国这个大党还不引以为诫,重蹈覆辙怕也难免。莫谈国事嘛,高志强没参加这些议论,他频频在市委办众人面前露面,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人知道他天天都在这栋大楼里,没离开过市委,让人觉得临紫正在悄悄发生的事与他无关。

没离开市委,并不是说高志强与世隔绝,省报宾记者在临紫的一切行动,他都通过郭三了如指掌。郭三用手机告诉高志强,宾记者已将郭家冲石膏矿塌方死人的详细情况摸得一清二楚,还设法弄到不少很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和照片。当然宾记者也遭遇过不测,甚至有蒙面人深夜闯进他的住处,企图废了他,盗走有关资料。只是宾记者早有察觉,在郭三的帮助下事先就转移到了安全地方。当晚郭三和宾记者两人就神不知鬼不觉地上了去黎西的夜班车,第二天上午又从黎西绕道回了省城。

宾记者的文章是他回省城后的第三天见报的。现在省报改变了过去由邮局投寄的办法,每天天亮前,报纸一出来就派专车直接送到各地市,上午8点钟左右,当天的报纸就能到达订户手里。这天早上高志强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那张登着临紫新闻的省报,结果他惊喜地发现,这条新闻非常突出地登在二版头条上,而且篇幅很长,几乎占了半个版面。新闻的标题十分抢眼,用大号黑体字赫然印着《临紫发生重大石膏矿垮塌事件,当地政府瞒天过海极力封锁隐情》。文章记叙了案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经过,一旁还配了图片,批评的对象主要是紫东区政府,市政府只一笔带过。如今报纸多是报喜不报忧,高志强觉得这篇报道写到这个程度,并能顺利发表,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他佩服宾记者的能耐,确实不愧为省报名记。

放下报纸后,高志强关上办公室的门,悄悄给郭三打了一电话,问他现在何处,看到报纸没有。郭三说他还在省城,已经看到了宾记者的文章,正准备往省人大去打听他寄的材料到了谁手里。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开始省人大收到郭三寄去的材料,还不怎么当回事,以为是一般刁民无中生有告恶状,直到看了报纸上的文章,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跟省纪委联系,问他们掌握情况没有。省纪委说他们刚刚接到省委童书记关于立即处理临紫石膏矿事件的指示,原来童书记也看到了宾记者的文章,他打电话给省纪委领导说,国务院正在清理整顿地方小矿,临紫出了这样的事情,省委竟然一点情况都不知道,你们赶快派人去查个落实。于是省人大省纪委和省公安部门联合行动,立即派专案组到了临紫,着手调查郭家冲石膏矿案情。

其实案情宾记者在文章里已基本写清,专案组稍作核实,又直接向童书记作了汇报,处理决定马上就下达到了临紫。案件的当事人当然是矿主,公安局很快就将其捉拿归案。紫东区孙区长和开发办有关人员都被拘留起来,区委周书记、市政府市长雷远鸣、常务副市长欧阳智等涉案人员被停职反省,连文书记也因没有将情况上报受到严厉批评。专案组还责成临紫市委市政府,郭家冲石膏矿的遗留问题处理完后,坚决把几处矿井全部炸掉,以后再不能在那里开矿。

市长常务副市长都下了岗,加上毕云天还呆在医院里,临紫市政府便基本瘫痪了,省委只得临时安排高志强到市政府这边主持工作,以确保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这可是高志强始料未及的。他想,是不是童书记和牛副书记改变了主意,准备让自己来做这个市长?高志强的最终目的当然不是做市长,他分析来分析去,如果自己就这么钉在了代理雷远鸣主持政府工作的位置上,那么文书记一走,雷远鸣已经明显没有了主持市委常委工作的可能,弄不好主持市委常委工作的位置还会被外人捷足先登。左思右想,高志强觉得最可靠的办法是保住雷远鸣,自己仍回市委那边,这样既能取悦严部长,得到他的信任,以后自己在省委常委那里就多了至关重要的一票,同时还可减少省委委派外面人来临紫的可能性。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怎么不去实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