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一波又一波(第3/4页)

唐逸微微一笑,“嗯,投资是小问题,主要还是怎么消除不良影响。”

最近韩国的报刊,不但披露所谓“辽东黑幕”,甚至将金明哲的案子拿出来说,夸大其词,简直将辽东警方描述成了黑社会。

赵发书记就摆摆手,沉声道:“有没有这些报道,韩国民众对我们国内印象都存在偏见,那些有见识想赚钱的商人也不在乎这些报道。”顿了下,扭头看向唐逸,“咱们有没有可能告GH毁约?”

唐逸知道,赵发书记老派守旧,尤其是他父亲在朝鲜战争中被俘虏,听说是受了韩国人的虐待死在俘虏营的,对韩国人赵发书记一向没什么好感。或许GH撤资事件赵发书记可能会对自己不满意,但GH悍然撤资,更怂恿韩国一些媒体对辽东政务说三道四,这是对整个辽东班子的挑战,赵发书记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可不知道多恼火,怕是对一向和金董关系亲密的赵迪都有了意见,刚刚赵迪阴阳怪气说话时,唐逸就注意到赵发书记蹙了几次眉头。

赵发书记征询唐逸的意见要同GH打官司,赵迪显然吃了一惊,会议前怕是没收到任何风声,到现在他才觉得有些不妙,知道自己没太摸透赵发书记的想法,他笑容渐渐淡去,默默拿起杯子喝水。

廖锦添看了赵发书记几眼,就转过了头。

唐逸略一沉吟,说道:“告是可以告的,就怕胜算不大,而且以省政府名义出面去国外打官司,历史上没有先例。在国内打,又没有效果。”其实以唐逸的本意,如果真能由省政府的名义在国外和GH对簿公堂,不管官司成败,其意义都是难以估量的。但很多事不是想怎样就怎样的。

赵发书记微微点头。

唐逸想了想又道:“不过春城一电完全可以和GH打这个官司。”

春城第一电子仪表厂和GH集团合作的项目也被GH集团以中方达不到他们合同中一些要求为理由中止。

赵迪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廖锦添却是叹口气,“去韩国打官司,谈何容易?这些年我们的企业在外面频频成为被告,又有几家胜诉的?”

赵发书记摆摆手,“敢为风气之先嘛!这次是我们去告人,不是被告,怕什么?入世了,经济纠纷越来越多,处理这些纠纷不要翻老黄历,要走国际路线,要熟悉国际商人的游戏规则,我们辽东也要为全国企业树立个榜样。”

顿了下就看向廖锦添道:“司法部门要最大力度地支持,没有信心就请外援。”

人人都听得出赵发书记对廖锦添有了不满,廖锦添脸一下涨红,神色极为不自然地说了声“好”。

唐逸笑着插嘴:“那我回头同卢厂长谈一谈,把书记的意见传达给他,叫他安心去打这个硬仗,省委省政府是他坚强的后盾。”

赵发书记微笑看着唐逸:“这些事,就要靠你监督喽。”

正副书记们又就GH集团撤资的其它几个小项目进行了讨论,一团和气之中,赵发书记又淡淡讲了几点,其中就有秋后算账的意思了。

一是谈到了金明哲的问题,赵发书记提议省委省政府督查室派出调查组跟进这个案子,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不能因为某种原因令金明哲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就是原省委副秘书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刘和的问题。

刘和已经被双规,赵发书记谈到,要追究省委办公厅的责任,最起码省委办公厅有一个监督不力的责任。

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刘作栋作了几句检讨。

唐逸知道,自己那个“教练论”怕是早已经被一些有心人解读为自己在刘和、王涛等干部违纪现象中的态度,自己是想追究他们上一级领导的责任。

赵书记淡淡表了态,刚刚还一团和气、同心同德的气氛就马上充满了异样味道。

唐逸只是默默品茶,没怎么说话。

接着就是讨论新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人选,赵发书记微笑看向唐逸,“省长,我考虑来考虑去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我看啊,就由政府办公厅产生吧,你们那个小山头我不大了解,你考虑考虑,有了结果直接和伟民同志谈。”

对于赵发书记说的“小山头”唐逸倒没怎么往心里去,赵发书记有赵发书记的语言习惯,倒不是故意当众嘲讽自己划山头。就好像以伟人为核心的党中央这个提法,在中顾委常委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时是“以XXX同志为头子的党中央”,在发布公告时才正式改为“核心”,这就是不同年代领导之间的语言差异。

唐逸微笑点点头,说:“就安小婉吧,再代个局长。”这段日子以来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赵发书记主动将事务管理局交给政府,唐逸坦然接下,但人选自然要照顾一些人的情绪,安小婉则是最佳的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