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4/5页)

说呀,告诉他。——脑海里有个声音敦促着她。

她怎么能开得了口呢?坐在那里的他看上去是那样的苍老、消沉、怅然若失,几乎没有了往日里的模样。他不需要知道薇安妮也在冒着生命危险,不能去担忧自己会失去两个女儿,让他认为自己是安全的就好了。她真的好懦弱。

“等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伊莎贝尔会需要你为她留着这个家的。你要告诉她,她做的是对的。她终有一天会担心这件事情,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保护你。她会想起自己曾把你们留给了一个纳粹,让你们身陷险境,从而为自己的选择感到痛苦和挣扎。”

薇安妮听出了这段忏悔背后的含义。他在用自己所能找到的唯一一种方法——藏在伊莎贝尔的身后——向她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在诉说着自己担心他在一战中参军的选择,诉说着他为自己参与战斗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感到的痛苦。她知道自己回家后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痛苦非但没有拉近他和妻女之间的距离,反而还在他们之间造成了嫌隙。他后悔自己曾在那么多年前把她们推开,丢给杜马斯夫人抚养。

这样的选择想必成了他的负担。第一次,她以一个成年人的角度站在不远处回顾起了自己的童年——用这场战争赋予她的智慧。战争摧毁了她的父亲,她一直都知道。她的母亲曾经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可薇安妮直到现在才明白。

它摧毁了他。

“你们姐妹俩会成为带着记忆生活下去的那一代人。”他说,“这些记忆……很难被忘却。你们需要团结在一起,让伊莎贝尔知道自己是被爱的。可悲的是,我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了。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你的话听上去像是在道别。”

她从他的眼中看到了悲哀和绝望,明白了他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心里又想要说些什么。他要为伊莎贝尔牺牲自己,她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做,却一样明白这就是事实。他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自己让她们感到失望的那段时光。“爸爸。”她问道,“你要做什么?”

他把一只手放在她的脸颊旁边。那是父亲的触摸才能带来的温暖、坚定而又安慰的感觉。她从没有意识到——或从没有向自己承认过——她是多么地思念他。此时此刻,就在她刚刚瞥见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和一种救赎时,它却消失在了她的周围。

“为了挽救索菲,你愿意怎么做?”

“我什么都愿意做。”

薇安妮凝视着这个在被战争扭曲之前曾经教会了她热爱读书和写作、观赏日落的男人。她已经很久都没有想起那个人了。

“我得走了。”他边说边递给她一个信封,上面用颤抖的字迹写着伊莎贝尔和薇安妮,“你们要一起读这一封信。”

他站了起来,转身离开了。

她还没有做好准备失去他,于是一把拽住了他,撕破了他的一截袖口。她低头凝视着它:一片躺在她手心里的棕白色格纹棉布,一片和她系在树枝上的那些布条差不多大小的棉布。纪念着让她思念却依然逝去的爱人。

“我爱你,爸爸。”她低声说道,这才意识到这句话是如此的真实,从来也没有改变过。爱变成了失去,于是被她推到了一旁,可不知为何,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份爱居然残留了下来。一个女孩对父亲的爱,永恒不变,难以承受却牢不可破。

“你怎么会爱我呢?”

她用力吞咽了一下,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眼泪,“我怎么能不爱你呢?”

他最后一次恋恋不舍地看了她一眼——在她的双颊两侧各留下了一个吻——然后退了回去,用她几乎听不清楚的温柔声音说了一句“我也爱你”,然后便离她而去。

薇安妮看着他渐行渐远。等到他终于消失在了自己的视线里,她转身回了家。在那里,她在挂满了碎布条的苹果树下驻足了一会儿。在她往树枝上系着布条的这些年里,这棵苹果树已经渐渐地死去,上面的果实也凋零了。在其他的苹果树都在茁壮生长之际,承载着她回忆的这棵树却和身后那片被炸毁的村镇一样变得漆黑而扭曲。

她把手中的棕色格纹布条系在了瑞秋的布条旁边。

然后,她走进了房间。

客厅里燃着炉火,房间里既温暖又呛人。真浪费。她关上身后的房门,皱起了眉头。“孩子们。”她喊了起来。

“他们在我楼上的房间里呢,我给了他们一些巧克力和一个可以玩的游戏。”

冯·李希特。大白天的,他在这里做什么?

难道他看到了她和她的父亲在一起?

他是否知道了有关伊莎贝尔的事情?

“你的女儿感谢我给了她巧克力,她是个漂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