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J和女孩K 从来没有唯一答案(第3/7页)

前面说过,我第一次见她们俩,就觉得她俩长得有点像,但因为当时跟她俩毕竟有点生分,所以就没把这句话说出来。后来,她们的关系越来越僵,我真是太庆幸当初没讲过这句话了。

有一次,我们仨一块儿从编辑老师的办公室往资料室走,路上碰到一向心直口快的传达室大爷。大爷打量了我们一通,直接就说:“小J和小K,我发现你俩长得太像了,远远一看,简直就跟双胞胎似的!”

我站在她俩中间,简直觉得空气瞬间冷了五度以上。

其实,她俩那天确实格外地像,因为恰好都穿着黑连衣裙。只不过J的连衣裙带着些蕾丝,配着小细高跟鞋,整体更偏小女生的甜美;而K的则剪裁简约,穿着有点中性化的粗跟鞋子,显得要更硬朗一些。

但这种大家都用了心思的细微不同,应该只有女生自己才看得出来吧。

J小姐和小姐K的性格差得太远,她们确实有点不太对付,除了必要的交谈以外,她们基本上不怎么跟彼此讲话。但我倒觉得整体感觉还好。

第一,反正我们相处也只有短短两个月时间,咬牙混过去,也就可以继续回学校逍遥了。她们俩应该也这么想,所以就只有彼此忍耐,虽然也会各自发点牢骚,但并不爆发。第二,她俩虽然似乎有点看不顺眼对方,但两个人好像都对我还挺不错的。

J经常拉我一起吃饭,在编辑老师面前大说我的好话;K则经常独来独往,但她和我一样,也喜欢听摇滚乐,看演出,她还是一支在圈内有点名气的摇滚乐队的经纪人,所以我们俩私下里也颇有的聊。

一个周末,我和X先生到鼓楼附近的那家livehouse(展演空间)去看一个国外乐队的演出,在门口正准备买票进去,却意外碰到了K。她的风格和平时在单位的截然不同,穿着露背的连衣裙,化了浓妆,用英语和几个老外吸着烟谈笑风生。

年轻女孩儿化浓妆很少有特别好看的,但K不同。她在单位扎马尾辫的时候多,大多数时候都是素面朝天。这次,她把头发散开来,化了浓浓的、上挑的眼线和浓烈的口红,有种那几年还很时髦的复古女郎的样子。

她看到了我:“你也来看演出啊!别买票了,等下我带你进去!”我们站在门口聊了一小会儿,她接着就跟门口检票的小妹打了个招呼,我们就似乎顺理成章地免费进去了。

省了将近两百块钱的门票,X先生请她喝了啤酒,当天的音乐很吵,但很投我们的胃口,我们大声地聊了不少音乐圈的传说,还就着汗味和烟味挤到人群中间去叫嚷。这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夜晚。

无聊且高效的忙碌中,这个暑假过得很快。八月底,天气有一些渐凉的时候,我们三个要结束这段实习,告别杂志社了。

在杂志社干活的最后一天,编辑老师把我们这个暑假的工作赞赏了一番,非要请我们到单位附近的一家江南口味的餐馆吃饭。

席间,老师问起我们未来的计划。一向善于规划和演说的J小姐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抢先推销着她的人生准则。她说她开学之后,马上就要开始准备论文和各种考试,“既然决定留北京,就一定要找一份有户口的工作,不能错过任何机会,一定要找一份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她说了好几分钟,停顿下来以后,眼睛看向老师,好像似乎要获得一些奖赏和肯定似的。

老师的反应似乎让她有点失望,因为他好像也并没有要肯定她的意思,反而转过头问一直沉默的K小姐:

“小K,我记得你说过你不想继续深造的,那么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呢?”

“其实我也没急着准备找工作……”“那你的打算是?”

“我就想先到处晃晃。趁现在有时间。”

老师“唔”了一声,沉默了。J却急着抢白:

“是打算去旅游吗?不准备找工作?那你的旅费谁给出?不怕旅游回来找不到工作吗?”

“也不是去旅游,就是随便走走看看吧。工作随时都可以找,书读到咱们这个份儿上,还怕找不到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吗?但是我觉得现在如果不出去走走,以后可能就再也没这个机会了。”

“那你准备去哪儿,想好了吗?”

“……没想好。可能先去东南亚那边吧,那边消费便宜些,签证也没太大问题。”

在不对的人面前,K一向不太喜欢把话题集中在自己身上。她回答这些的时候,语气一直有点冷淡和生硬。我看得出来,J其实对K很感兴趣,但问了几句后,也难免是有点自讨没趣了。大家都有点兴味索然时,老师笑着问我:

“你呢?你的打算是?”“我……我也没想好。”

这时我看到J张了张嘴,似乎要对我们这种“什么都没想好”的态度加以反驳似的。我知道,她接下来的台词一定是“想在北京落户的话,一定得趁着应届就得找”或者是“第一份工作如果不好,接下来就麻烦了”之类。但她似乎发现了老师的态度也不置可否,就不再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