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一)(第2/2页)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良辰、美景、乐事俱已写足,诗人的笔又悠然回到“时还读我书”的情境,说自己正读的是《穆天子传》和《山海经》。这也点明了诗题《读山海经》,可谓曲终奏雅。“周王传”,就是《穆天子传》;“山海图”,即附有图赞的《山海经》。

读书也有完全不同的用意和方式。有人读书是出于现实的功利目的,拼命苦读,甚至像苏秦一样“头悬梁,锥刺股”。而陶渊明又是怎么读书的呢?他曾说自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所谓“不求甚解”,就是不陷入繁琐的训诂;所谓“会意”,就是以己意会通书中旨略,强调个人感悟,这与汉儒的章句训诂方法迥异其趣。陶渊明又说自己“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子俨等疏》)、“乐琴书以销忧”(《归去来兮辞》)。他读书是“泛观”、“流览”,不是刻苦用功地读,而是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读得那样开心,以至于“欣然忘食”。而且他又有那样一个自己经营的美妙读书环境:夏日绿荫下的庐室,小鸟在这里筑巢欢唱;劳动之余手捧一两本喜爱的好书,时有会意,那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享受。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山海经》、《穆天子传》都属神话传说类的著作,其文艺性、可读性很强。顷刻之间已随书中人物出入远古、神游世界,这样的日子当然很快乐。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所言之“乐”,又不仅限于读书,还包括人生之乐。其中固然不乏后人所谓“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的安贫乐道意味,但更重要的是,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中得到慰藉和启示,树立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评解

此诗乃陶诗中上乘之作。明代陈继儒认为它甚至比《饮酒》(其五)更自然、更完美:“予谓陶渊明诗此篇最佳。咏歌再三,可想陶然之趣。‘欲辨忘言’(《饮酒》其五)之句,稍涉巧,不必愈此。”(《陶诗汇评》引)这首诗物我情融,最能体现陶诗特有的意境。草有情、树有情,鸟儿有情、屋室有情,雨也有情、风也有情。在这处处有情的世界里,有田可耕,有书可读,有酒可饮,有蔬可摘,摆脱了世俗的干扰和烦恼,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安慰,他的精神找到了寄托。在写法上,此诗自然淡雅,也最能体现陶诗语言特色,故清代温汝能《陶集汇评》有云:“此篇是渊明偶有所得,自然流出,所谓不见斧凿痕也。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更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