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聂氏三礼图序

《九经》,《礼》居其三,其文繁,其器博,其制度今古殊,学者求其辞不得,必为图以象之,而其义始显。即书以求之,不若索象于图之易也。《礼》之有图自郑康成始①,而汉侍中阮谌受《礼》于綦毋君②,取其说为图,又有梁正、夏侯伏明、张镒三家,而今皆无传矣。周世宗厘正典礼,洛阳聂崇义以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凡山陵禘祫、郊庙器玉之制度③,悉从其讨论。乃考正《三礼》旧图,缋素而申释之④,篇叙其凡,参以古今沿革之说,至宋建隆三年表上于朝⑤。诏太子詹事尹拙集儒学之士重加参议,拙所驳正,崇义复引经释之。当书成时,太祖嘉其刊正疑讹,既被紫绶、犀带、白金、缯帛之赐⑥,颁其书学宫,又以其图绘国子监宣圣殿后北轩之壁。逮至道初⑦,旧壁颓落,命易以版,改作于论堂之上。咸平中⑧,天子幸学⑨,亲览观焉。

【笺注】

①郑康成:郑玄,字康成,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

②阮谌:师从綦毋君,造《三礼图》传于世。

③禘(dì)祫(xiá):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章炳麟以为,“禘祫之言,汹汹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殷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于祫,何大祭之云?故知周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于光武之堂。”李贤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

④缋(huì)素:《论语·八佾》:“绘事后素。”谓先有白色底而后施以五彩。后遂以“缋素”喻修饰。

⑤建隆:宋太祖年号(960—963)。建隆三年为962年。

⑥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绶,或做服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犀带:犀角带。饰有犀角的腰带。非品官不能用。缯帛:丝绸之统称。

⑦至道:宋太宗年号(995—997)。

⑧咸平:宋真宗年号(998—1003)。

⑨天子:这里指宋真宗赵恒。幸学:皇帝巡幸学校。